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马嘉祺该为高考成绩道歉吗? 很不幸, 他命中了一个奇怪的逻辑!

我完全不了解马嘉祺,只知道他是一个明星,今年参加高考。

这不是关键。

关键是,高考没考好,他道歉了。

我很欣慰。

道歉也罢,不道歉也罢,这事儿本和我没什么干系;但既然涉及高考,还是忍不住说两句。

核心问题是——我们的高考,目的何在?

明星参加高考,本就是一个奇怪的逻辑。

按道理讲,去大学深造,考个学位,学点知识,对演艺事业大有裨益。姚明不是还读过上海交大嘛,可人家那是退役之后的事儿。

大姚的大学,上得惊天地泣鬼神,本科读了7年,38岁才毕业。

可是,有什么问题吗?没人觉得有问题,很正常。

原因很简单——即便姚明不上大学,他也是个人才,而且是杰出人才。

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培养人才?既然我已经是人才了,干嘛还要上大学?

已经是人才了,再读大学,目的是加强内在修为,提升自身素养,为将来的转型做准备。

读大学之前,姚明的“才”,一是源于天赋(比如个头),二是源于“身体上的努力”——刻苦训练。

然而打篮球总是要退役的,光靠身体,没有头脑,显然不行。

读大学,是姚明在“头脑上的努力”。即便退役了,不靠体质吃饭了,照样可以靠大脑吃饭。

很多球员退役之后,销声匿迹了,甚至混得比较惨。姚明则转型做老板,十分成功。这和他“头脑上的努力”不无关系。

娱乐圈的明星,也面临类似问题。

有的人演艺生命很长,从年轻演到年老,不成问题;更多的明星则有“保鲜期”,到了一定年纪,容颜不再,或者大众产生“审美疲劳”,接到的角色会越来越少。

这时候,他们也面临“退役”或者转型。

在转型之前,必须解决好“脸面与脑子”的问题。以前,可以光靠脸吃饭;今后不行了,要靠脑子吃饭,脑袋空空,恐怕不好办。

马嘉祺

从这个角度而言,明星上大学深造,不是值得提倡,而是必须提倡。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必须参加高考吗?

姚明是2011年退役之后,才上的大学,显然是破格录取,没有参加高考。

既然体育明星可以靠特长被高校破格录取,演艺明星为什么不可以?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恐怕是——屡屡破格,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明星已经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高校再为他们破格,难免有攀高结贵之嫌。

有人会说,像马嘉祺这样的明星,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高考,反倒是公平的体现。

这个观点经不起推敲。

我国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已经突破了1000万,超过了很多国家的总人口。

这个数字意味着,高校的整体容量,已经相当之大,“严进宽出”的考试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即便名校的资源,依然十分有限,也不代表不可以进行改革。

比如,对普通高考生,采取“严进”政策,保证公平;对一部分特长型人才,实行高收费的“宽进严出”政策。

这种改革,基于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也就是刚才提到的问题——高考的目的是什么?

毫无疑问,高考就是为了选拔人才。既然我已经通过其他方式,证明自己是人才,而且得到了社会认可,为什么不能进入高校深造?文化课成绩差,算理由吗?

有人会说,明星文化课太差,基础不牢,进了大学,可能跟不上!

如果说明星因为工作忙耽误课程,导致跟不上,是有可能的;说“文化课差”导致跟不上,相当于胡扯。

我高考数学考了108分(满分120),是高中阶段的最高分;历史、政治、地理都是全校最高分,可是上了大学,有个鸟用?数学、历史、地理根本不学了,政治完全另起炉灶,学的是另一套,高中文化课再好,到大学还不是一地鸡毛?

半个世纪之前,就有人提出,我们的教育,不能以知识为中心,而应以学生为中心。

以知识为中心,就是一切围绕着课本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提升学生的能力,无论教材还是教师、学校,都要围着学生转。

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木材。

遗憾的是,这个理念国外喊了半世纪,国内也有人呼吁了好多年,基本没有太大改变。结果就是,学生只是学到了10年前的落伍知识,却成不了人才。

现在,一个已经算是“人才”的明星,竟然为自己的高考成绩道歉了,这不是笑话吗?

该道歉的不是马嘉祺,而是高考。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先秦之治》《少年读史记故事·秦汉霸业》《少年读史记故事·列国春秋》《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