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艺人马嘉祺在网上自爆其高考成绩没有过线的事情,引起了好大一波网络热议。
我国娱乐工业一向热衷于打造完人,有为学生艺人立“学霸人设”的嫌疑,是令到此次事件急速发酵的主要原因。
一众艺人曾经的高考成绩和真实学历也被重提。
马嘉祺的文化课成绩仅307分,着实跟学霸的关系不大,却也不是艺人圈中学业最差的。圈中所谓的高分,大部分也没有高到哪儿去。
须知艺考的本科分数线还不到400分。艺考生的“过线”,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上二本都悬。
但也正因为如此,原本是为真正有艺术特长、有艺术追求的学生开设的艺考通道,成了很多人眼里文化课薄弱的学生可走的一条“高考捷径”。
把艺考当捷径走,是要付出代价的。
首先,艺考生的可选大学范围是被缩窄了的。虽然填报志愿时,也可以尝试非艺术类院校,但是日常花费大量时间练习特长的艺考生很难与正常的高考生比文化课成绩。也就是说,一个不是真心热爱艺术的孩子,靠“走捷径”大概率能收获的,就是在大学再学四年艺术。
再者,艺考的难度、竞争和成本投入皆不输一般高考。
据统计,由于艺考热度连年攀升,去年的报考人数已经占到了高考总人数的10%,热门院校的实际录取率还不到2%。清北也才掐1%的尖,去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一本过线率也有10%以上了。
上了艺考的道,除了高考,又多了艺术专业考试这一项考核。艺术类院校在高考前便会展开校内的初试、复试、三试,有的还要四试。
文化课未过线的马嘉祺,专业课考出中戏第六的成绩,根据爆料,其培训费用花了30万,甚至还不止。
已经出道了的艺人尚且如此,素人考生要砸多少钱?
所以说,我们得理性看待艺考这条路。
那么高考究竟有没有捷径?
在我国现行的升学制度里,非要找一条最像是“高考捷径”的,也就唯有“华侨生联考”。
华侨生联考,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学生考试》,已经搞了二、三十年了。
上月底,2021年的华侨生联考才刚结束。今年报考总人数略有上涨,共计4339人。连艺考生的零头都没到。
由于联考的设立初衷是为了给港澳台学生和海外华侨回内地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机会。
为了照顾长期远离内地教育的同胞们的学业水平,联考一向是独立命题,并且难度相较统一高考要低很多,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知识点浅,题量少,选择题还多。
且全国三百多所大学都对华侨生敞开大门,包括清北在内的多所重本院校的联考最低录取线都定在了400分。
写到这里,跟动辄上千万人参加的一般高考和特长学业两手抓的艺考比,华侨生联考的“便捷”似乎体现出来了。
但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移民中介盯上了联考,纷纷做起了帮本应参加一般高考的学生换道参加联考的业务。
联考内部有了点要“卷”起来的意思。
内部背景的学生总能一进场就占据头部位置,毕竟光简体中文这一大关就稳了。
“半路”华侨一多,就挑高了重点院校的联招分数线。根据侨网的统计,最近几年清北对联考生的实际录取线朝着500分去了。
成本方面,对内地的学生来说,想参加华侨生联考,就两种办法:要么获得港澳台永居身份,缺点是价格更高,优点是人可以在内地接受教育;要么高中至少有18个月的时间都在海外待着,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缺点是里外这么一折腾,应试能力要打点折扣。
但是根据网上可查到的中介费用,后一种走法一般也要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一线城市的中产以上鸡娃家长可能觉得划得来,普通家庭是做不到花这些钱买“捷径”的。
而且最新的联考细则对考生家长的居外时间也有了要求,父母还须搭上一方陪孩子一起前往海外,成本又起来了。
前一种,拿港澳台永居身份的成本,至少还要再翻一番。
说到港澳台生报考内地大学,有些人把它跟外籍生申请这条路混为一谈了。
外籍生不需要参加统一高考,也不需要参加联考。
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之前对外籍生申请还有过笔试要求,现在也取消了,就剩下:递材料和综合测试(一般就是面试)。
不久前,有条直指“清华附中国际班学生能直升清华”的微博被爆出,清华大学招生办亲自出面辟谣,作为证据,该班2020届毕业生共49人,其中23人申请清华,17人拿到offer的数据也被流出。
国际班的生源全部都是外籍学生或持港澳台永居身份的学生。
具体多少人是以什么籍申到清华的都不是重点。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一半以上的人根本没申清华,国际班毕业生的实际毕业去向也是以国外大学为主。
说明所谓“高考捷径”,有时真真是甲之捷径,乙之不顺路。
联考的参与要求更是有可能在未来被进一步加码。后疫情时代,也给“出口转内销”添置了许多障碍。
我们可以大胆地说,高考其实无捷径。
你在这里享有的每一份便捷,都要在别处默默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