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是历久弥新的话题,每年高考关于专业相关的话题总会引起人们的热议,讨论的核心自然就是专业重不重要,而每年也都会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是认为专业最重要。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丁磊、王石、刘强东等行业大佬,他们认为选专业比选学校,在填报志愿时应该优先考虑专业。这种主要从市场人才需求以及个人就业、薪资收入等方面考虑,建议选择热门专业。今年火遍全网的励志“外卖小哥”王威,当年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退学,今年第二次高考考取了623分后报考了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
二是认为不存在所谓的冷门专业或者“天坑专业”。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武汉大学教授邓红兵、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他们认为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无论学生们专业都需要不断去努力才能取得科研成果和高薪。并认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好找工作容易拿高薪的热门专业以后很可能以后就变成冷门了,而现在的冷门专业也会因社会的发展需求变成热门,想取得成就关键还是看自己。
热门专业不易考,40~50%考生被调剂到冷门专业
很显然,现实是看重专业的考生和家长要多得多,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物、环境等“天坑专业”的对口就业岗位与计算机、网络工程等热门专业的对口就业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时肉眼可见的。所以大家在填报志愿时,会尽量热门专业或者中央财经大学等具有优势的行业型高校。
但是与考上985、211高校的人只占少数一样,热门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同样有限,能够被热门专业录取比例相当低。根据大数据统计,每年大概有40~50%的考生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冷门专业。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出现了偏差。一方面想报考好学校,认为超过了这个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就能考上这所大学;另一方面又想报考热门专业,而像计算机类、医学类、财经类、师范类等热门专业、王牌专业往往录取分数都比最低录取分数高,超过学校的最低分数线二三十分十分正常。所以学校想要报考这所学校只能选择“服从调剂”,调剂的结果自然就是分数低的专业,也就是所谓的冷门专业。
如何避免被冷门专业录取?
第一,在考取好成绩。这个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以明显高出目标院校最低录取分的成绩填报志愿,这时候就可以随便挑专业。
第二,合理地填报志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看目标院校和专业近3年的录取分数,选择你的高考分数超过专业的最高录取分的院校,这样一般不会面临被调剂的局面。
被冷门专业录取了怎么办?
一是复读。通过再复读一年提升成绩和吸取填报志愿经验教训,争取明年考取理想院校和专业。相比应届生,复读生的心理压力更大,且近些年高考改革推荐很快,公办高中已经停招复读生,复读的风险不小,在下决定去需要慎重考虑清楚。
二是转专业。进入大学后努力学习,争取达到转专业要求,再转到自己理想的专业。大部分高校对转专业对学生成绩都有要求,一般只有绩点名列前茅者才有机会转专业,难度也不小。
三是学好现有的专业。很多学生一开始都觉得自己学的专业不好,可是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实也没那么差,努力学好了也有前途,有发展。邓红兵教授就是这样,他当初报考武汉大学时也是被调剂到环境科学专业的,一开始时他也对这个专业没兴趣,想复读,后来随着安下心来才渐渐找到了感觉,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总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绝对的热门专业也没有绝对的冷门专业,学习任何专业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科研成果,获得高薪工作。同样,如果要想被热门专业录取,也要努力学好知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样才能获得分数上的优势,被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