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棣
高考结束后的超长假期正是学生消费的黄金期。一场说走就走的假期旅行、几次吃喝玩乐的同学聚会、早已列入购物清单的数码产品,已经成为不少准大学生们假期生活的“标配”。随着学生和家长思想观念的进步,考取驾照等技能培训、医疗美容等“形象投资”也广受追捧。加之各路商家的宣传促销攻势,“后高考经济”热度高涨。
经过紧张的高考备考,部分考生通过消费放松心情、调整状态的需求处于高位。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寒窗苦读的犒劳,以及帮助孩子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往往也乐意为孩子的消费需求买单。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供需两旺的“后高考经济”也确实能为相关消费市场带来商机与活力。但是,“后高考经济”的核心仍是消费,任何消费都要保持在合理限度内。不切实际、超过家长承受能力的消费不仅会给考生家庭造成经济负担,更容易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气,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
对于一些考生来说,备战高考和就读大学,确实是一次值得纪念和庆祝的人生经历,但一味通过消费获得物质满足、进行娱乐消遣,并不是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绝大多数准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并未经济独立,面对高涨的消费欲望,也应体谅父母的不易,从家庭实际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对消费计划有所取舍和甄别,坚持刚需和实用,侧重自我提升,避免盲目攀比和奢侈浪费。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消费陷阱往往伴随消费热潮而来,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很容易成为不法商家的目标。特别是医美、旅游等消费领域,涉及虚假宣传乃至产生消费风险、甚至威胁人身安全的案例更是触目惊心。此时,家长就要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既要帮助孩子规避消费风险,也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合理健康的消费理念。当然,作为“后高考经济”的得利者,商家将其作为宣传契机无可厚非,但倘若本末倒置,企图不当谋利,最终只会陷入信誉危机。这也提醒市场监管部门,在这一时期要做好监管工作,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护航“后高考经济”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