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新高考后文科生短板显露,1+2科目怎么选,大学专业才能任意报

今年采用的新高考政策也是让很多考生有点蒙了,管用了以前高考的复习程式,现在新高考也是让不老师措手不及,大概是没什么经验的原因,新高考采用“3+1+2”的方式,其中从这次的高考成绩下来后看到,文科和理科生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偏差。

文科生短板显露的非常明显

“3+1+2模式”就是三科必考科目,语数英都是没有变化的,这倒是和以前没有差别,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别就在于后面的“1+2”。其中的“1”,就是在历史和物理中选择一个当作自选科目,后面的“2”,就是在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里面自选两个。

这样的分布让很多偏文或者理科比较厉害的考生十分头疼,所以不少的文科生还是和以往一样选择政史地,有些理科生也和往年一样选择物化生。结果新高考成绩下来之后,很多文科生的成绩都没有达到本科的分数线,虽然说往年各省的文科分数线都是比理科要高的,但是历年还是有很多文科生上岸了,今年新高考设置的分数线相差更大。

历史虽然在选科里面比物理简单,但是很多分数线都是历史比较高,物理比较低,这样选了物理的考生,就比较占优势了,不仅仅是分数线的问题,选择偏文科的同学即使到了分数线,在高考志愿上也容易被难住,因为选择了政史地的考生们,是不能有很多志愿可以选择的。

好不容易考到了一个大学,现在却因为选科的稳定没办法选择自己的专业,这未免也是遗憾,所以从高中选科的时候要小心谨慎一点。

“1+2”科目要怎么选在高考才有优势

尽量的选择物理类

虽然物理真的很难,但实在不是学不进去的考生,最好选择物理类,而放弃历史类,因为物理类考生今年的分数线比历史类的考生低了几十分,甚至有些省份多大达一百多分,这大大的拉高了考生进入心仪大学的机会。

物理虽然是理科里面比较难的科目,在高中的科目中,难度堪比数学,本来就要应付头疼的数学,在选科的时候,选择物理肯定是学生们不想的,但尽量的掌握好学习方法,其实也能学好物理,多去总结一些学霸学习物理的资料,现在新高考成绩下来后,选了物理的考生,占得优势比较多。

不仅仅是分数线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专业的选择上,选择物理的考生也非常占优势,专业上百分之八十的机会都可以给物理方向的考生,特别是理工科,也是招收物理方向的学生比较多,即使后面的自选科目是文科,也可以报不少理工科的专业。

不完全偏理科也没关系

只要主科上选择了物理,后面的搭配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了,也不用完全的偏理科,把生物和化学都吃透,毕竟化学的难度也是很高的,可以选择生物和政治,这样也能保证,文科的专业也可以填报,选择物理政治和生物的考生,其实是有最大自由的,从数据上都可以表明,所以可以在高中的时候,就参考这三科来学习。

化学和地理自从可选择后,很多考生都不会选择这个,化学的难度堪比物理,所以已经把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了物理、数学这些需要消耗很多体力的学科上了,化学自然就是能不选就不选了,而地理在很多年前也是理科,所以也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记住的,大部分人选择政治,也是因为可以硬背就能得到不低的分数,这样时间就可以不用耗费太多在它身上。

偏理科虽有优势,但是竞争很高

很对人说想要完全的选理科,因为分数线有优势,这完全没有问题,刚刚也说了如果选了物化生,对于不喜欢背书的考生们,也有更好的选择,而且专业上不会有很多局限,但是偏理科的优势虽然多,但是也有不小的劣势。

那就是理科生的竞争是很高的,因为分数线低很多高校也是择优录取,现在理科的竞争非常激烈,每年高考也是能看到局势的,而且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不好的学生来说,物化生的压力真的太大了,身边又有这么多竞争对手,心理压力更是大,而且和文科不同的是,理科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老师想要给高几分都无从下手,不像文科,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回答的好老师还能多给几分。

如何克服新高考产生的弊端

新高考和旧高考对比,很多人都还是支持旧高考,但是现在的政策已经下发,只能去慢慢习惯,那么如何去克服新高考产生弊端呢?

赋分制度的不公平

可以看到新高考的出现,物理和历史选科的分数是相差很大的,要克服这个弊端,也只能好好地把物理和历史平衡好,争取选择哪个都不吃亏,按照现在的政策优势却选择科目,然后往科目的目标努力,其实选择不熟悉的物理,也能让考生们获取新的知识,有更高的见识。

要把自己的优势形成突破

要知道在新高考的政策下,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的优势突破,这样往往容易泯然众人矣,高考的时候,分数差别就不会变大了,所以要把自己的优势形成突破,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拿到优胜,新政策对偏科的学生们不友好,要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要养成偏科的习惯。

结语:改革下来了,再多的不满也没办法变回去,所以只能好好的适应发展,慎重的考虑自己的优势,为高考最好准备。希望大家都能选择优势学科,在高考上大放异彩。

今日话题:怎么样选科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