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80年代考大学有多难?频出“高考钉子户”,专科生也很吃香!

如今人们听到谁家考出个大学生,已经不足为奇了。更多的是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学了什么专业,就读于哪个大学。

大家似乎对大学生这个身份的关注度,不如80年代那么高。并不是说现在的大学生不优秀,而是大家已经习惯了。

让人印象深刻的80年代高考,你还记得哪些事?

如今的高考和80年代确实不太一样,相比如今动不动就六七百分的高考成绩来说,80年代考生的分数总体并不是很高。

那个年代,高考满分并不是750分,而且不太固定,范围大概在600~710之间,在不考英语之前满分只有500分。

这属于大家对这个年代的高考印象比较深刻,一是因为刚刚恢复高考不久,再者,有许多人是跟马云一届的考生。

那时还没有985、211高校之说,好一点的大学就称作重点大学或“重本”。

如今“遍地大学生”,但80年代的学生,有些人连高中都没有读过,因此考上专科都是很厉害的。若那个年代谁家出了一个本科大学生,影响力可想而知。

为何当时的大学生很吃香?专科生也有很高的地位

在80年代想要考出高分并不容易,虽说当时的试卷难度不高,但与之匹配的是教育资源较为落后,一些高难度的题许多人无法答出。

在当时的情况来看,参加考试的人数很多,但最后能成功考上大学的人比较少,录取率大约在20%~25%左右。

如此低的录取率,能够考出去的学生,可以说每一分都很值钱。

专科生也是大学生,在那时考上专科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说当时专科也是很有地位的,拿到现在来讲未必比本科生差。

考大学堪比走独木桥,80年代频出“高考钉子户”

那时的大学生可谓是万里挑一的人才,许多人回忆起当时的状态,都表示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在80时代有很多“高考钉子户”,现在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分数不满意而选择复读,80年代多是因为考不上大学而复读,就连马云当年也是复读3年才考上大学的。

重考2年、3年,甚至有人重读6年才考上大学,有些人专科毕业就已经29岁了。

在许多地区,高考前还会有预选,而预选是有名额限制的,许多高中生连高考资格都拿不到。

现在想来,有些年轻人不懂那个年代的父母,为什么没有上过大学,现在看来,不一定是父母考不上,而是当时的录取率实在太低。

可就算有这样高的难度,还是有人愿意花时间复读,必然是有原因的。

80年代考大学的吸引力,为何如此之高?

首先,在刚刚恢复高考不久的大环境下,人们重拾信心想要通过读书让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有所改变。

除此之外,也是因为当时考上大学,确实有很多好处

★考上大学就相当于有了工作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考大学的目的之一,都是为了以后能有份好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80年代的学生考上大学,就相当于进入了找工作的“保险箱”。

与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困难的状态相比,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是可以直接被分配工作的,光是这一点就已经很让人很有动力了。

★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补助

我的一位亲戚曾讲过他上学时的经历,不但平时的费用少而且每个月还能得到几元的补助。

每个月几元至十几元的补助,现在来说可能只是一顿饭的钱,但在当时大概是半个月的伙食费。

因此条件差一些的学生,考上大学之后也不怕难以坚持下来,这样的待遇让更多人有了学习动力。

在80年代走出的大学生,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学霸,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个人素质也是非常高的。

这一批大学生在后续的工作中,表现很优秀或已成为精英。

而在日常生活中,部分人的婚姻状态也因为学历的提高而变得更好。

最后想对大家说的是,每一个年代的考生都有各自的优点,这次谈一谈80年代的高考主要目的不是对比,而是让大家知道,无论在何时读书都是有用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