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人生的分野, 从少年时那“一分之差”开始, 未必悲凉, 但却冷酷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网上看到篇文章,一位河南妈妈写的,儿子高考以一分之差失去了去名校的机会,理想成了永恒的理想。悲凉之情跃然文字,让人感同身受。

文章后面的留言,很多人都写下了鼓励,大意都是努力了就好,一分之差不能说明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之中这一分什么都不是,只要努力,未来的人生将不比名校毕业生差。

看着这些留言不知说什么好,似乎谁都应该这么说,但说的似乎又不对,只是为了安慰而安慰罢了。

一分之差真的能决定人生吗?在我看来是真的能!

我高考之前,班主任讲了个英国的统计案例。说是某机构调研了一所高中很多年的毕业生去向,发现是否能考入牛津大学对这些学生的人生几乎没有影响。

结论就是,只要是努力了,高考哪怕失利,都不会影响人生轨迹,是否考上大学都没关系。

我当时反正很相信这个案例,自然也就放下了心,是否对高考有影响我不知道,但安抚作用是挺大的。

但后来上大学时,经济学老师也讲起了这个案例,但从他嘴里说出的是另一种解读。

案例和数字当然是真实的,但是,这属于典型的选择性偏差,或者是基础数据偏差。也就是说,调研者刻意的选择了对象,目的就是出现符合意愿的结果。

因为那所高中是英国的顶级高中,类似于北京的人大附中或者是四中。而在英国这种阶级壁垒森严的国度,不是光学习好就能上好学校的,家族也必须是既贵且富。

也就是说,这些贵族子弟,考上牛津还是耶鲁,甚至是根本不上大学,对他们的人生能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吗?不能。在这个圈层里,考上牛校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而对于寒门子弟来说,顶级牛校一定是雪中送炭,是鲤鱼跳龙门!

而且在我看来,高考确实能一分决定人的命运,但在中国却并不绝对。因为还有复读,而且可选择面是相当大的。

牛校的普通专业和普通校的强势专业未必有什么差距,人生或许并未被一分改写。而真正改变命运的,或许要提前到小升初和中考。

讲个我身边的案例吧。

我小时候有个同学,不是同班的,我们俩各自是班里的尖子生,考试分数相差无几。那会儿的小升初是要考试的,一般是四等,市重点、区重点、二类校、大波轰。

但我们所在的片区只有三等,没有二类校,去不了重点就是大波轰,不是天堂就是地狱。

那会儿是先填报志愿后考试,凭自己的水平估算。我当时信心不足,父母和老师也替我担心,于是第一二志愿都让我报了区重点,没敢报市重点。而那个同学则先报市重点,后报区重点了。

那年市重点的录取分数线是193,区重点是190。分数发下,我考了193,那个同学192。我虽然没去成市重点稍有遗憾,但也无所谓,反正都是好学校,差不多得了,父母都没太在意。

而那个同学不知怎么搞的,只能说是运气不好,区重点也没录取,直接被归到了大波轰学校。而且当时没有现在的公开性,想申诉都没地方,只能委屈的去上学。

现在的渣校我不清楚什么样儿,但我小时候的渣校是真渣啊。抽烟打架劫钱搞对象是正常现象,哪天放学时学校门口都得聚集着一群小流氓。

这个同学就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了,小学老师提起他来每次都是忍不住的惋惜。

中国人都理解孟母三迁的缘故吧,环境是真的能塑造人的。甭说孩子,就是成年人都要被环境影响,在自制力弱的情况下无可避免。

这个同学也没有摆脱这自然规律,毫无悬念的被影响了。小学时他能和我成绩持平,而到中考时,他们学校的最高分,都赶不上我们班的平均分,这同学很自然的没考上高中。

印象中他是去了技校,那种为某些厂子定培的,相当于蓝翔但实际上不如,学不到什么真正的技术。

之后我搬了家,再未见面,只是前几年同学聚会时听说,他的工作和生活不是很顺利。而且对当年这一分之差耿耿于怀,认为是被不公平改变了人生。但这又能怎样呢,抱怨无济于事。

我曾经想象过,如果我们这两个小时候的竞争对手见面会说什么?想来想去似乎只有一句话:好久不见!

所以在我看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分之差太重要了。是否能考上好中学好大学,几乎能确定的改变人生路径。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仅有人出生在罗马,还给罗马修了高高的城墙。

要想真正进入罗马,普通家庭只能靠努力,甚至的几代人的努力去积累,一层层的抬升根基。

甭听什么一分不重要,扯淡,高分段都一分一楼道,再往下一分一操场的孩子能说不重要?对于富豪家庭无所谓,没人关心王思聪上的什么大学考了多少分,学什么专业更是人家的兴趣。

而对于普通家庭,努力去一分一分的拼吧,我家孩子也正在为一分而拼命,因为实在没有别的上升通道。仅供参考。

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只有选对房、避开坑,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