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一个让大众亮瞎双眼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热搜了!
珠海科技学院录取通知书大礼包惊艳亮相。有网友说:这是“比我人还高的录取通知书”,“装裱后挂在客厅不要太霸气”。
面对如此高大上的通知书,评论区却翻车了:
近年来,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向大众炫耀的,不是自己的教书育人的主业,不是教学、科研取得斐然成就而让大众亮瞎双眼点赞,而是陷入争奇斗艳的形式包装上的竞争了,暗中攀比,看谁能吸引眼球,谁能上热搜!
这股攀比潮,是不是全国高校唯马首是瞻的北清为始作俑者?
2021年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根正苗红”,里面的立体牌匾也充满设计感。“录取通知书”五个大字也是由北大国学院院长袁行霈老先生亲笔书写。整体设计与包装的花费只能算“小康”。
是不是因为消减了财政拨款后,北大“财”不从心,花钱的动作略显迟疑,不得而知,但历来一山难容二虎的清华则抓住了机会,当仁不让地彰显财大气粗的霸气。
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外壳材质和立体二校门结构都进行了全新升级,激光雕刻、手工拼插的新版通知书颜色更加靓丽持久。每一封录取通知书都是手工定制、独一无二,清华的二校门跃然纸上,熠熠光辉!
有了清华带头大哥的榜样,其他211、985就敢于“该出手就出手”了。如,复旦大学的通知书让新生们将剪影灯组装好,就能看到成品灯四周的复旦四个校区标志性建筑和四季景致,提前感受学校的四季风光。
而同济大学,不能靠单品取胜,就靠一堆、靠数量、靠“拼多多”博取吃瓜群众围观。
但山外有山,拼多多谁不会?不但多,还要带套装、带立体、带章节,不达“豪华”效果不彰显拨款比别人多。如,2020年哈工大学建校百年豪华专属书盒,更像全民诟病“过度包装”的月饼盒设计包装模式了。其录取通知书有两层,第一层的主题是“回溯百年”、“高光百年”,由录取通知书和3D纸雕校长寄语构成;第二层的主题是“集结百年”,包括入学指南、建校百年纪念章、纪念卡套、校园地图等,另外还有由哈工大特制的国潮复古绑书带。
正是有了这几家211、985的榜样,其他二本、三本乃至四本才觉得找到扬名万里的方向,似乎觉得不跟进就为时代所抛弃了,因此才敢于不顾财力物力人力不在一个地平线上,竞相攀比这样的“面子工程”。
但是,弱弱地问一句,哪一所学校有勇气,晒一晒这些豪华通知书的单个成本价格?这些花费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学校科研经费、教师待遇、学生暖气费空调都解决了?学校食堂的饭菜价格学生们都满意了?送孩子上学的父母们不用再睡地铺了?贫困生可以全部、全额免费了?学生的奖学金逐年递增了?学校的教学试验设备不再寒酸了?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应有尽有了?……
一个好的大学,究竟应该比什么?难道不是这些问题吗?
如果攀比花哨豪华泛滥的月饼盒、茶酒类过度包装,可月饼茶酒毕竟是市场买单,而且因过度包装、过度资源浪费已经遭到全社会的抵制。而大学,特别是公办大学,花的每一分拨款都是老百姓的纳税钱,都是学生交的学费,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作为一所高校,从来的刀刃都是教学、科研、饭堂品质、学生住宿舒适感等,什么时候“刀刃”成了“录取通知书”了?
不由想起这些年来中央三令五申,不许吃财政的单位搞厅堂楼馆和面子工程建设,难道是因为我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没钱建设?难道是14亿人口的大国缺各类能工巧匠和设计师?
毫无疑问,是中央希望政府把尽可能多的财力花在老百姓急需的各项民生建设上,而不是花在少数人享受和一些花哨的摆设上。
贵州省独山县烧掉400亿的面子工程
那么,这种花哨的争奇斗艳,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厅堂楼馆”“面子工程”?其功用,于一个高校最基础和本质的教书育人有什么促进作用?
是不是西南农学院因为漂亮的录取通知书才培养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不是北京医学院没有花哨的通知书就培养不出临危受命的钟南山?是不是西工大非要有经验的通知书,才能吸引到一批批中国航天的设计师?
想一想,带领中国技术突围的华为掌舵人任正非,为什么在给母校捐款时明确要求用于“改善学校环境”?
环顾中国三千多所高校,很多高校之所以成为大多数高考生和家长心中的首选,无论什么时候也不可能因为一张花哨的录取通知书,就改变他们心中基本的价值比较和判断。而无数有志于中华崛起的莘莘学子,也正是因为怀揣着振兴中华的初心和一所学校的学术教学质量而负笈离乡的,从来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豪华的录取通知书而放弃初心。也没有任何一所放弃“教书育人”本份的高校,因为豪华的录取通知书,而“弯道超车”成为中国或世界一流名校。
今年4月,深圳第二职业技术学校17岁的古慧晶,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汽车机电维修赛项目夺得一等奖,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参加此类赛事并夺冠的女生,瞬间成为网红,但是,无论学校、同学、家长和社会,大家点赞和欣赏的,恰恰不是她的外貌,靠外貌吃饭的美女多如过江之鲫,而恰恰是她的才华和在该校学习的技能。
这再次说明,一所学校,无论北清复浙,或者211、985,甚至三本四本或者技校专科,真正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永远是“教书育人”的“真功夫”,而如果把心思都用于面子工程和形式攀比上,名气再大、牌子再响、录取通知书再花哨,都是“然并卵”,几年之后,每一个学生终究逃不过大千社会和漫漫人生路上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