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文学专业,8个工学专业,2个艺术学专业,6个管理学专业,1个经济学专业,1个法学专业,以上20个专业是中国所有大学开设最广泛的。
排名第一的英语专业,有接近1000所大学开设,排名第20的土木工程专业,也有超过500所院校开设。为什么说这些专业可能是陷阱呢?原因有三个。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诀窍只有一个。
一、竞争激烈
越是有很多院校开设的专业,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就越多;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越多,毕业生自然就越多;毕业生越多,与之相关的工作岗位的竞争自然就越激烈;竞争越激烈,获得自己满意的岗位的几率自然就更低。
二、历史悠久
这20个专业中,多数都是所谓的老牌专业,也就是开设年限比较长的专业。开设时间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老而弥坚,由于社会变化特别快,开设时间长反而有可能让专业难以自我迭代,陷入“固化”,导致“滞后于社会发展”。比如中文、英语、土木工程等专业。
三、院校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的大学有两次大的版图变革。一次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院系大调整,一次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院校大合并。前者是拆分综合类大学,建立专业类院校,后者则是将大量的专业院校进行合并,形成大而全的综合类院校。同时,也有很多大学为了追求大而全,开设了很多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比如中文、英语和法学专业。
还有一些院校为了提高生源质量,追赶社会热点,跟风建立了一些自己并不擅长,但属于社会热点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
院校基于各种原因开设的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缺乏竞争力,称之为鸡肋并不过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四、专业特色
工学和艺术学的10个专业相对比较“硬核”,因为他们的专业所学都与某一方面的社会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就业当中容易凭借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和实践当中的一技之长,体现自己的价值。法学专业,有司法考试帮忙“过滤”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还有计算机技术做“保障”。财务管理和会计学有各种证书帮你获得社会认可。
文学的中文和英语,管理学的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经济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更讲究人的综合素质,缺乏比较客观的“认知抓手”,学了这一类专业你又该怎么办呢?
五、塑造独特
专业是相同的,学习专业的你可以是不同的。在校期间,你如果能花费时间和精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标签”,对于未来的就业一定是有好处的。
如果你学中文,有没有尝试过写一些作品呢?散文也好,诗歌也好,有没有尝试过发表?做过新媒体吗?写过多少篇10万+?这些都可以为你助力。
如果你学英语,有没有尝试过用英语写作,或者翻译一些感兴趣的英文原著?你的雅思和托福成绩能不能做到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你学的是管理学专业,你有没有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有没有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有没有让人特别喜欢跟你打交道?
总之,开设多的专业未必一定“靠谱”,其中藏着不少的“陷阱”,选专业别只看院校标签+热门专业,有些高层次大学的少数专业还真不怎么值得学。认清现实,在校期间重点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标签,才能为你的就业锦上添花。
对于这20个专业,你怎么看?你认为这些专业中,哪一个最适合你呢?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