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导致学历明显贬值,本科学生遍地跑,想要脱颖而出考研或是最直接的方法。
如今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方可占有一席之地,而那些双非院校的学生,几乎体会到了“专科生”的处境。明明都是大学生,可投出去的简历多数都石沉大海了。想要提高就业竞争力,便只能参加研究生考试了。
考研党中,70%来自二本大学
2021年研究生报名考试人数在370万人左右,预计2022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将突破400万,其中大概70%以上考生,都将来自于双非大学或二本大学。而985、211等重本考研人数,将只占到20%多。
这些来自双非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有一些是从大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学历不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来改变命运。这些学生整个大学期间都在为考研打基础,把所有精力几乎都用在了准备考研的4门功课上。
还有一部分考生,是临近毕业时发现,想找个好工作可太难了,学历不吃香,相貌不吃香,家庭背景也不吃香。这些学生在窥探了一下职场的险恶后,尚未做好“接受社会毒打”的准备,于是打算通过考研在校园里再躲几年清静。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结果就是双非大学的毕业生,越来越青睐选择考研这条出路。那么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就不愿意考研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纵观所有被录取的研究生,多数还是来自于985、211大学。为啥名校考研人数少,反而在读研究生却很多呢?这是因为名牌大学,通常都有保研的资格,而双非大学很少有研究生导师,所以学生想要升学,只能参加统考。
即便很多双非大学的学生,在本科辛苦备战4年,还是不能顺利一次上岸,还有很多毕业生连续2、3年上岸无果,还在脱产坚持考研,让家长头疼不已。
为啥多数双非考生容易在面试被“刷”
那些已经参加过研究生考试,却没有被成功录取的考生表示,只要认真备考想要通过笔试还是很容易达到的,但是想要通过面试却是难上加难。
一些经历过二战、三战仍未上岸的双非大学生表示,自己屡次考研笔试成绩都没问题,可是一到面试环节就出错,难道研究生复试有啥“潜在规则”吗?
据了解,研究生复试,通常以面试为主,考察学生除了卷面分数以外的工作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而一些双非大学的学生,平日里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比较少。不像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本科阶段就有机会跟着导师做项目。
研究生复试的面试官眼光还是比较独到的,一眼就能看出学生是研发能力较强,还是考试能力较强。那些双非大学的学生,把备战考研当作备战高考一般对待,虽然笔试一般无二,但是在面试中却露馅了。
而一流大学中的学生,因为学习资源比较好,自身学习基础也比较强,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就比双非的考研党更有优势。既然是挑选研究生,导师自然是会优先选择有研发经验和研发思路的学生,这样更便于日后展开学习和工作。而双非大学的考生就吃亏了。
二本双非考生如何提高考研上岸率?
本科既然是分第一批次、第二批次,肯定是学校规模和办学实力都有一定差距的。而双非学生在高考时就已经输过一次,难道要一辈子都屈居人后?
虽然研究生复试的不利情况,并非是学生自己造成的,而是本科院校的教育资源有所限制,但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的努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平时不要死抠书本,要活学活用,重视专业课的实操能力,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建议未来有考研计划的在校大学生们,一定要时刻谨记:备战考研时,不要只重视笔试而忽略了面试。双非院校虽然研究生导师屈指可数,但是还有不少导师是有带科研项目机会的。
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否有考研计划,最好都要积极报名参加老师的项目组。积累研发或比赛经验,未来无论是考研还是求职,都不至于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
如此一来,在参加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双非大学的学生也将有机会与一流学校的考研党公平竞争了,相信到了那时,研究生导师也将会对双非大学的学生刮目相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