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5名博士竞争“社区岗位”, 同时还有19名硕士, 是否大材小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拥有较高的学历,可是在争取高学历的同时,却出现了“内卷”的情况,不少高学历的博士生,竟然会拿着高学历,进入到社区公办工作的岗位。

不少学生不理解,认为博士生应该去做一些科研项目,或者是做一些为社会有贡献的科研成果。

谁不会想到高学历的博士会去竞争社区岗位,同时竞争的还有19名硕士,这些学霸都是怎么想的?网友表示:太大材小用了。而这背后原因,可能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5个博士竞争4个社区岗位,社区工作也是“好工作”

在武汉一个社区,就有5名博士竞争4个社区岗位,同时竞争这四个岗位的,还有19名硕士。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是否大材小用了?难道博士生最后的岗位就停留在社区?实际上,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社会要求高,学历代表能力:社区干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以前,社区工作是凭借社区居民推举,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也要在有编制的社区工作人员中选出。

只不过当时学历要求并不高,可能本科就可以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协调的事情越来越多,居民也希望社区干部以及干事都是高学历,高素质,能为居民干实事。

博士进入到社区工作,不仅提升社区的工作效率,更有创新方法,更加与时代接轨,这是高标准的体现,造福于居民的好事情。

在基层岗位更容易体现价值:现在的社区工作都是有计划性,系统性的,和之前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相比,更加贴近民情。

在岗位上,能够体现自己的能力,协调各种琐碎的事情,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更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而在基层工作,尤其是在社区,从干事到干部,再到社区主任,这个提升的过程也会是收获满满的,稳步的提升,会让自己更踏实。

薪资水平稳定,福利待遇不错:一些博士生就是想追求稳定的薪资,获得不错的福利待遇,不用担心被解雇,或者岗位变化,一般都会干很久很久,不会有辞职的想法,除非自己不想稳定,或者钱攒够了想自主创业。

而社区工作者更会在稳定的薪资基础上,踏踏实实工作,不会因为工资高低而纠结,更加有归属感,也更忠诚。

为何博士生不去做科研,反倒去竞争社区岗?原因很现实

专业受限:一般博士生进行科研,都是要耐得住寂寞,并且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所选学科的时候,可能也会有针对性,比如航天航空,行星地质专业等。

这些专业听上去高大上,但涉猎的科研项目居多,必须要有很高的科研造诣,否则研究到底都是已知的,也不会有很好的发展,还是要回到接地气的岗位中。

精力受限:搞科研可能会花费大把的时间,自己的私下时间,少之又少,可能还需要隐姓埋名,这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很少有学生会坚持,牵扯的经历较多,尽管会有课题研究奖励,但能得到的仅仅占5%,占比很小。

难度大,精力投入多,很多问题都要考量,现实问题一出,谈不上梦想,只能欣然接受。

各个岗位平等,博士生拓展技能也很重要

其实,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存在的价值,基层工作和科研工作一样重要,而作为已经在读博士的学生来说,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做好这3件事。

不要有太强的优越感。有个别博士觉得自己捧着高学历,自己就很厉害,处处高人一等,这样会导致认知上的偏差,可能不是博士生,涉猎的岗位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更强。

并不是博士学历就会有优越感,也需要公平竞争,体现自己的实力。

拓展技能,思维别受限。博士生也要向外拓展自己的技能,积极参加学校的选修课,甚至可以选择一个小语种,或者是选修另一项技能,给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在思维上,应该有高的眼光,见识和学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不盲目比较,做最好的自己。

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博士生也会有迷茫的情况,这时就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给自己定好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让自己的发展道路更清晰。比如关于生活,学习,职业,择偶等等,越具体越好。

写在最后:学历仅仅是自己学习能力的阶段性证明,真正能在你社会上生存的,是有能力,有实力,有魄力的人,还要有高情商,高智商,所以要认真做好自己,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今日话题:您觉得博士生去社会工作是大材小用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