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历的含金量不断被“稀释”,而考研也逐渐成为了学生之间的潮流趋势,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都呈直线上涨,预估22年考研人数将突破400万大关。
若将高考比喻成学生命运的“转折点”,那考研也是一场真正的“人才选拔”考试,学生的成绩优异只是基础条件,个人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样都要很出色,才能够收获更高的上岸的几率。
而且学生光是成绩出色还不够,初试顺利通过后还需要面临着和复试,而复试有着很多的未知性,其中导师的喜好也占据很大一部分,而考研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学生提前多久联系更加合适,其中可有很多门道,过来人道出实情。
考研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提前多久更合适
考研对于学生的意义并不相同,有的学生希望能够钻研更加深奥的知识,也有的学生希望将来能够占据更多的优势,但也有的学生只是单纯的为了逃避就业,而学生们也要知晓,考研的难度并不低,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的去投入。
距离22年考研时间满打满算不到3个月了,而很多学生在紧张忙碌的备考之余,也为着考研的到来而做准备,很多学生都想要提前与导师联系,争取获得更多的印象分,说不定复试就能够获得导师的帮助,但其实其中有很多门道,学生提前知晓以免日后吃亏。
初试之前联系导师过早,学生很可能都不会收到导师的回复。有的学生想着“先下手为强”,初试还没到便想着联系导师,但其实结局大多都是不予回复,偶尔会遇到礼貌的导师鼓励一下学生,但其实初试前联系导师大多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毕竟每天联系导师的学生那么多,而且学生自身的成绩也不够优异的话,很有可能会受到“冷遇”。
初试出成绩后联系导师刚好,自身也有一定的“筹码”。若学生的成绩足够达到学校的要求,那自身也有着一定的话语权,联系导师的成功率也会更大一些,当然学生也要知晓“从一而终”,千万不要“广撒网,多捞鱼”,那样很可能会引起导师的反感。
复试前也可以联系导师,但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和规划。每个导师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和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而学生在复试前也要有个清晰的目标,并规划好未来的方向,那样也能够让自身的“敲门砖”变得更加硬。
复试后联系导师过晚,很可能导师名额已满。每年导师的招生名额都是有限的,而学生若是没有把握好机会的话,估计就要等待学校的随机分配了,而这对学生也并不是很有利,所以学生也不要过晚联系,若是遇到不适合自己的导师那也会很麻烦。
总而言之,考研时学生需要提前联系导师,但在初试成绩出来后,复试考试之前联系导师更加合适,而这其中也有很多门道,考研党们也需提前了解,以免日后吃亏可就不好了。
导师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也千万不要马虎大意
首先,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并明确学生考研的目的。研究生导师本身便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上一层楼”,而学生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及时得到帮助,那对于考研也能够事半功倍。
其次,笔者认为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动力与信心,对待考研也更加的积极。学习的过程是孤独的,而大学生选择考研也需要拥有很大的勇气和决心,很可能导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便能够深深激励着学生向上,而学生也要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最后,导师的人格魅力很重要,学生也应三思而后行。有的导师性格稳重,对待学生的管理也很温和,也有的导师性格开朗,对待科研有着更高的追求,所以学生们在选择导师前,也要思虑周全后再做决定,毕竟导师关乎到学生未来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联系导师是项“技术活”,细节也决定着学生的成败
第一点,语气诚恳且认真,并保持低调谦逊的友好求学态度。联系研究生导师并不是一句“我很好,希望您能选择我”就可以的事情,而且若学生这么发的话还有可能被“拉黑”,所以学生自身的语气和态度也很关键,学生们也要注意细节,争取在细节中获得胜利。
第二点,注意自身言辞,不要过于张扬或放肆。学生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尽量挑选有意义且“含金量”高的事情,不要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写上,那样只会显得很啰嗦,即使自身没有过多的“荣誉”,那也要言辞诚恳,自然也能够收获导师的认真对待。
笔者寄语:大学生在联系导师前也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毕竟不是所有的导师都会回复,导师们也是很忙的,而学生们也要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筹码”,争取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那样也会获得更多的青睐,最后也祝愿大学生能够备考顺利,并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今日话题:你考研时提前联系过导师吗?
记得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