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首先要确定专业然后再确定院校,而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会在院校选择的问题上犯愁,毕竟如果一味地选择名校担心自己会考不上,如果选择稍后一点的院校又有些不甘心,担心付出与收获不能成正比。
一个院校的考研难度该如何去判断呢?我今天给大家简单地捋一捋,应该从哪几方面了解,希望能对选择院校有疑惑的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分数决定了排名,排名决定了上岸
分数决定了排名,那什么决定了竞争力呢?而什么样的竞争力又是最公平公正的呢,当然是同一起点的竞争力对于我们考试来说是最有优势的!
我再说透一点,假如说某985大学招收10个学生,但是考上的几率非常小,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这报考的人里面有三分之二的本科出身就是985,剩余人的二分之一是来自211,而剩下的一半是来自普通本科,请问普通本科生有多少优势?
然而如果是某211大学或者不是985、211的某个好大学同样招收10个学生,那普通本科生的优势就要大一些,因为报考的人少数是来自名校本科的,那么大多数人都是普通本科,那么剩下的就是要看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了!
要看院校连续五年的分数线
千万不要只看考研院校近一年或近两年的分数线,因为这太不具有稳定性了。因为每个考研院校也是分大小年的,今年可能是350分,明年可能就是390分,这个很不好说。
所以说,一定要看近五年的分数线,看清楚最高分和最低分以及平均分数。
但分数大小不能代表难度程度
分数线一样的两个大学,难度程度不一定一样,就像是高考时青海地区的试卷难度和山东地区的难度能一样吗?这个大家应该能理解吧,山东人多少分上名校,反之......
报录比和招生人数不能判断
请问清华大学招收100人,和江西农业大学招收10个人相比,其中对比竞争力的来源,你觉得考上哪个大学的希望更大呢?
报录比也是一样的道理。
重点注意!!!竞争力的来源
事实上不管是分数线还是招生人数、报录比、复试线等等,都是要建立在一个院校的报考生源这个方面来看的。
要考虑与你竞争的是否是同一个起点的或是否是在你之下的,这个意思就讲的是一个“把握”的问题。
分数线的问题,水区和旱区不同
公共课,水区和旱区的阅卷标准是不同的,北京上海就属于旱区,他们的阅卷难度要大一些,批卷严格给分稍低一些。
专业课,对于统考的科目,可以通过分数判断,但还是要分地区,对于学校自命题的专业,还是需要考生去了解学校的出卷难度,批卷难度等多方面问题。
而且热门专业的分数,每年都有波动,或上或下都得随着事态的发展。
结语
努力的程度是看个人的,是无法固定的,但是已定的报考生源也就是和你同事竞争的力量是否是同一起跑线。普通二本的考生与原本就出自名校的考生(排除那些特例情况)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毕竟在困难重重的高考中早就脱颖而出名校生是具有一定实力的。
所以,选择和努力都非常重要,要让自己的努力发挥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