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国考“仅限本科”岗位增加, 为考研耽误恋爱结婚, 是否还有必要?

闺蜜的女儿目前大四。学校很一般,是以前的本三院校。因为大二开始确定考研的目标,她一直拼死拼活的在考研的路上努力。她的目标定位倒是不高,就是我们本省的“双非”,很普通的大学研究生。

我从务实的角度多次劝过她,不一定要去考研究生,可以先出来就业,考一个在编小学老师。她的资质一般,即使考普通大学研究生,也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虽然勤能补拙,但有没有必要非得读个研究生,值得商榷。

而且闺蜜的女儿,因为对自己定位太高,导致大学四年都没有谈过恋爱。对身边同校的一票男生,根本不屑一顾。因为他们学校考研率不高,大部分本科就出来就业。闺蜜女儿觉得他们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的理想,不像她是准备读研的。

我问闺蜜,万一这次她女儿没考上研究生,怎么办?是继续考研,还是顺势出来就业?闺蜜说,女儿考研决心很大,可能要让她在家复习,再考一年才甘心。我说,万一又考不上呢?不工作专注于考研,对孩子的压力也太大了!

我给闺蜜分析,她女儿就算这次顺利考上研究生,三年后就业,年龄拖大了不说,关键同样面临就业竞争。在同为研究生的系列里面,她女儿考研的目标,应该在就业上没有太大的优势。

而现在,国家“三孩政策”出台之后,风向已经慢慢在改变。从这次国考报名来看,仅限本科的岗位很多。像我们工作多年的人自然知道,大量的岗位,做的都是重复琐碎的工作,本科学历的学生完全就能胜任,招收研究生就是浪费人才。而且本科毕业还比较年轻,可塑性强,反而更好用。

至于研究生、博士这些,应该是高精尖人才,也就是原来高中的学霸级人物去升级就读。毕业以后,他们去搞科研、研究,这样才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现在很多街道或者社区干部岗位,中小学老师,都有大量的研究生、博士去竞争应聘。虽然说是扩招之后的一种“内卷”,但也和前一段时间“考研热”有关。大量研究生就业,而且不代表他们属于“高精尖”一类人才,只是勤奋苦读之后,学历提升而已。

就像我这个准备考研的闺蜜女儿一样。他们并不一定适合去搞科研,目的只是想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甚至工作的目标同样是体制内。那么,在竞争激烈之后,学历高也必然只能“低就”。

如果政策导向还是学历高者,各种优先优惠待遇,必然导致适合苦读考试的女生,不断地往高学历攀登,甚至出现众多的女博士。像有的文学博士,基本都是女生。然后,必然也就影响她们正常的婚恋。毕竟,苦读还是需要时间精力的,普通资质的孩子,不太可能边恋爱结婚生孩子,边考研读博。

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出台,还有很多优惠的鼓励政策也在路上。前不久也人社部也出台《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也就是说,接下来,职业院校毕业生也能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而在今年上半年,人民日报发文:疫情期间,面对就业市场,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成人学历形式)不得有不同对待!全文还特别强调了对考公务员、事业编制等条件继续放宽学历条件,也就是:只要学信网可以查询的学历一律同等待遇。

关于"不得将毕业院校是否全日制等作为招聘限制条件"这则消息,相信大家都有听说,接下来,取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限制,必将提升“非全日制”考生学历的含金量,在编制考试时填补了全与非全的“鸿沟”。从务实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先就业,再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不是更接地气吗?

对女生而言,也避免了因为工作地点的不确定,影响自己结婚生子的进程,减少变成大龄剩女的恐慌,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当研究生、博士反而缺少报考岗位的时候,或者无法得到特殊的待遇时,学校和学生都会进行衡量比较,继续深造考研读博,性价比如何,是否值得。让国家能够通过公务员条件的限制,引导学生们理性地对待前一阶段的“考研热”。

响应国家号召,树立积极正确的婚恋观,把结婚生子列入人生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不论男女,都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自己是否必须考研读博,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在当前风向已经逐渐改变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去赶脚凑热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