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呼之欲出,分档建设仍是大方向

对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首批“双一流”建设方案是在2015年发布的,方案确定于2016年开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并于2017年公布了首批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双一流”建设与以前的“211工程”、“211工程”的最大区别就是,“双一流”建设过程实行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对建设效果好的高校加大支持力度;对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高校减小支持力度;对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且整改后仍无改善的高校,取消“双一流”建设资格。

简而言之,“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达到标准的高校会得到支持;达不到标准的高校可能会被剔除出去。按照五年一个建设周期的规划,2021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的结束之年,2022年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开局之年,现在正是2021年年末,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呼之欲出,有没有高校被踢出建设队伍不好说,但应该会有新成员加入。

至于究竟哪些高校有可能入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讨论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今天我们聊两个问题:第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大方向;第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会有哪些新变化?。

1)分档建设仍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大方向

我们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统称为“双一流”,但这不代表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都会得到同等水平的支持。

实际上,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137所高校被分为了三个档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高校有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高校有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95所。这3个档次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因为在同一个档次中,也存在“对某些高校支持力度大,对某些高校支持力度相对较小”的现象。

分档建设的好处非常多,首先,打破了“大锅饭”思维,激发了大家的建设活力,B类高校会正视自己与A类高校的差距,奋起直追;A类高校则要尽全力保持自身的优势,否则可能会在下一轮建设中沦为B类。其次,照顾了各校的“个性特征”,有些高校是综合性大学,要整体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给予高档次的支持是有必要的;有些高校是专业领域强校,只需要把若干学科打造好,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没必要大规模投入。

在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中,应该会继续维持分档建设这个大方向,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动态管理,把良好的竞争氛围保持下去;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地分配。

2)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或会有2个变化

“双一流”建设旨在打破身份固化、增强高等教育体制活力,打造世界级的大学和学科,其强调改革、竞争和开放,因此在第二轮建设中肯定有一些变化。因为方案至今没有发布,我们只能通过这段时间公布的一鳞半爪的信息进行分析,或许会有2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入围建设高校数量会增多

既然是竞争和开放,就一定有“优胜”和“劣汰”。首轮“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强调了“对建设得好的高校加大支持力度;对建设得不好的高校减小支持力度;剔除建设中出现严重问题且整改后无实效的高校”。有人据此推断: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优胜者”会继续享有原来的支持,少数高校则会被淘汰。

淘汰少数高校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这种可能性极小,相对而言,部分“双非”高校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的概率会大很多。如果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没有高校被“淘汰”,却又纳入了一部分“双非”高校,那新一轮建设名单中的高校数量就会超过137所。

第二个变化:个别在首轮建设中发展较好的高校,可能会“晋级”

首轮“双一流”建设已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应该说,所有得到建设的高校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不过,它们之中有些进步得比较快,有些则进步缓慢。进步得比较快的高校,可能会从比较低的档次“晋级”到比较高的档次。

比如某B类高校,这几年步子迈得又稳又大,在有限的资源支持下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成果,社会影响力也与日俱升,那么它完全可以在第二轮建设中被调整进入A类高校行列。

“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事关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事关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大家应该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把中国高等教育水平搞上去。

今日话题:你觉得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还会有哪些新变化?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