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逆向操作”引争议, 985扎堆考“双非”研究生, 不给普本生留活路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学等级分为专科,二本,一本,双一流,211,985。能够考上211和985的学生,家长出门买菜,都能和人聊一句:“你家孩子考咋样啊?”

由此可见考上一所名校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那么如果把学生从211,985名校里,拉回到双非院校去上学,他们会愿意吗?

“逆向操作”引争议,985扎堆考研去“双非”,不给普本生留活路

考研现在是一种潮流了,好像本科毕业之后不考研就缺了点什么。总要考一考才安心,今年900万+的大学毕业生,考研的学生就达到了400万+。

这个比例也在时刻提醒着大家,考研之路竞争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好走。而本科学历被不断稀释,又使得考研好像是被逼无奈,不考就没有出路。

这种焦虑的情绪,很容易感染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拼命想考研,又生怕考不上。每年研究生录取的名额有限,除去保送的学生,剩下的名额更是少得可怜。

双非的考生在报考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填着211和985名校,心惊胆战生怕复试的时候,老师不喜欢自己。

名校和双非的教学能力,以及毕业之后的社会地位都全然不同。所以很多学生考研,就是为了一个名校的头衔。

但是现在出现这样一批学生,明明是211,985大学毕业,考研的时候却往双非院校使劲。人人都往高处走,他偏偏要逆向操作。

这样就直接导致那些报考双非院校的双非学生,名额又被削减一部分。这简直是一点活路都不给留,普本生都很有自知之明的不去争抢名校的名额了,结果双非的名额也可能保不住。

那学生这样逆向操作的意义在哪儿呢?是双非院校里有什么吸引自己的专业吗?还是另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985扎堆考“双非”研究生,名校不香了?

其实不是名校不好了,也不是双非院校忽然变强了,是这部分学生变懒了。不想争抢,不想再备考,所以就去双非大学谋出路,为的就是考个研究生的毕业证。

名校去双非就不用争抢了吗?是的,名校考双非其实真的很容易,只要过了分数线,几乎不用担心复试的问题。

有一部分名校生,见考本校无望,竞争压力太大,就会选择双非院校,很可能会有保研的机会,这样会比较方便,也轻松很多。

还有一部分同学第一志愿没有成功,走调剂被调剂到了双非院校。然后不想再辛苦地备考一年,所以干脆就随遇而安,留在了双非院校。

很多学校的复试的时候,有学生抱怨说不保护第一志愿,面试和调剂的学生一起进行。其实学校多半就是在为了这些,逆向操作的学生留空间。

不单单是双非院校的学生,喜欢985高校,双非院校的老师,也喜欢985的学生。那么985高校的学生下落到双非读研究生,他们的心理就真的是心甘情愿的吗?

心理落差大,研究生学历没有本科香

有这种做法的学生并不是个例,相反还挺多的,那些逆向操作的学生现在大部分都后悔了,原来都是自己当初想得太简单了。

想着都是大学,不会差很多,其实并不是。国家级的大学,有国家的政策和经济扶持,但是地方的大学是没有的,经费教学环境都相对较差。

教师的水平也是比不了的,双非院校里卧虎藏龙的老师也有,但是真的是凤毛麟角。人往高处走,有水平的老师,也愿意去名校。

所以学生在双非读书之后,会产生很严重的心理落差,觉得哪里都没有原来的学校好。看着身边都是双非本校,或者其他院校的学生,心里也会很失落。

这种失落的情绪虽然说有些不对,但是真的会有一种自己堕落了的感觉,有些不甘心。这种差距并不会随着毕业,而消散,甚至才刚刚开始。

同学毕业之后,在求职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研究生的毕业证,没有自己本科的毕业证好用。

虽然国家明确表示没有第一学历这一说,但是企业并不这么认为。流传得最广的一句话就是,面试官对学生说,我不要北大的研究生毕业证,你有北大的本科毕业证吗?

吸取前人的教训,以后211和985的学生,就安安心心地考名校的研究生。不然后悔的几率真的很高,也给那些兢兢业业考本校的普本考生们,留条活路。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