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考研热”但导师“不热”, 师生互选像开盲盒, 考研难道只为文凭

文|教育共识(原创文章,禁止搬运抄袭)

今年考研热不热?

数据来说话:2022考研报名人数已达457万,比2021年增长了80万,已达历史峰值,要知道2010年考研人数,才仅仅有140万,到2022年,数据就翻了四倍。

那考研热不热?答案毋庸置疑。

“考研热”但导师“不热”,师生互选像开盲盒,考研难道只为文凭‍‍

考研人数虽是几何式增长,但上岸几率可是更小了。掩藏在各个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表象”后,隐藏的是“推免生”的名额占比越来越多,有些专业甚至已经达到了80%,也就是说,“保研”似乎比“考研”靠谱多了

考研难度的增加,并没有浇灭考研党的热情,考研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这个角度看,考研确实“热得发烫”

“考研热”但导师却“不热”,在大学老师的眼里,现在的考研生,并不是为了追求学术成果而读研,也就失去了研究的热情。

确实,报考研究生的大军里,除了有应届的本科毕业生,还有很多的往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的参与,而这些考生大部分确实并非为了学术研究,更多的是用提升学历的方式,来抵抗职场压力和就业寒冬。

连年的疫情使得经济环境并不景气,就业也就变得困难,对于应届生来说,太基础的岗位不愿去做,自己看上的岗位又有一定的要求,没有名校和奖项的“加持”,一个普通本科学历,在就业市场上并没有很大的竞争力,找不到好工作,那不如去考个研究生,提升一下学历。

对于往届和在职人员,更是将考研当作了职业的跳板,若有高学历和工作经验的双重加持,以后的工作起点就会更高一些。

还有一些考生,选择一边考研、一边考公、考编,学业和工作两手抓,可谓是十分辛苦,但是如此,有些考生考公、考研都上岸了,就会选择放弃一项机会,大概率会放弃继续读研,反正研究生毕业了,也只是为了找好工作

这些考生本来就是,想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大部分只是为了研究生的一纸文凭,并非对学术有多热爱,对于导师来说,遇见这样的学生,也不能有太多的期望和惊喜。

而且按照招生的录取流程来说,导师和考生并没有太多的接触,也没有太多选择的空间,单从表面接触来说,导师也无法发现有潜力、有特质的学术人才

但是不招收学生又不行,长期不招学生会影响自己的导师资格和学术地位,在这样的考研环境下,每年新生和导师的互选都像是在“开盲盒”,今后有没有学术建树都看运气,这样“考研热”,但导师心里“不热”的现状,实在是考研圈里的“怪现象”。

究其原因,除了考研党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原因外,还有一大影响因素是招生制度,为保证考试的公平,研究生采取全国统考的形式,公平是保证了,但在导师看来,这样的考试机制没办法发现新的人才。

就像八股文找不到“千里马”的道理一样。曾几何时,高中学历考上复旦大学的新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但如果其参加的是全国统考,那他连报考机会都没有。

综上所述,考研界里“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时间也不能得到缓解。

说到底还是,考研的风气变了,在社会多种环境的影响下,之前只为追求学术,享受学习过程才考研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把研究生当跳板,只为一纸学历的考研党。

话题讨论:你对“考研”怎么看?

PS: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