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正在重点建设“双一流”大学,可是在学生和家长心中,还是对985大学的称号更加认可,能够有幸进入到985名校读书更是梦寐以求的事。
每年高考都会出现一些“捡漏王”,这些幸运考生为了提高上名校的概率,宁可服从调剂去冷门专业,以较低的分数搭上名校的末班车。与其说是幸运,不如说是考生自己的选择。大家好奇的是,这些捡漏的考生进入985大学后,真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吗?
高考捡漏上985大学的学生,现在咋样了?
每年高考生在填报志愿以前,都会纠结是学校名声重要还是专业热度重要。毕竟能考入名校热门专业的学生屈指可数,大部分学生,为了降低滑档的概率,还是会稳妥行事。要么选择名校里相对冷门的专业,要么选择普通本科的热门专业。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教育部门已经在尽力削弱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歧视”双非大学的现象,可是HR们潜意识里的名校光环依然存在。就连985大学的校招资源,都远比非985大学好很多。考生为了进985也是消减了脑袋,即便学的是冷门专业也要硬着头皮学到底。
所谓的冷门专业不仅仅是生化环材,比如中南大学的冷门“护理专业”,今年录取分数线不到500分,经过几轮降分补录才勉强招满学生。估计大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想学护理专业,就是冲着中南大学的招牌去的。不过500分念中南不香吗?
事实上,即便是985大学里的专业,也分为三六九等。优势专业自然录取分数线也高,就业形势一片大好。普通专业就比较鸡肋了,虽然顶着名校光环,实际上教学质量一般,口碑也不好。
在行业内并不看好的情况下,这些特殊的名校毕业生,现状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甚至不少大学生已经在后悔,当初因为捡漏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名校光环还是香饽饽吗?
有些考生觉得能凭借相对较低的分数念名校,有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即便是冷门专业,在985的平台上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会被用人单位高看一眼。事实上,学生在应聘的时候会发现,根本没那么简单。
大学生毕业若是打算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只要是全日制本科就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根本体现不出优势。若是到名企、大厂应聘,HR心中自然有一本账,上面不光有985大学列表,还有该行业内一流专业的表单。
毕竟现在一些普通院校的重点建设学科,办学质量不比985大学的末流专业差。HR也明白名校冷门专业里的“捡漏”现象,自然不会网开一面,一视同仁。
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确实录用985毕业生“踩雷”的概率比较小,但是并不代表有985学历就吃香,还是要达到985毕业生生能力标准才更稳妥一些。若学生能力不达标,自己又不甘心去中小企业屈就,自然就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更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高考生如何“捡漏”更科学?
目前为了避免让考生踩雷,部分大学已经开始裁撤一部分比较鸡肋的冷门专业,教育部也提出了双一流大学的概念,就是让考生在学校和专业之间进行取舍的时候更加有方向。捡漏不是完全不可以,就是不能盲目捡漏。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学生捡漏后的后悔程度,跟所学专业有很大关系。比如理工科学生后悔的概率,明显要高于文史类学生。
笔者觉得,大概是因为理工科学生就业时,对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说同样是计算机专业,大连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某985师范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境遇自然有很大差异。
与之相反的是,很多文科专业对学校的教学要求相对较低,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日积月累的积淀。这类学生在应聘工作的时候,自然更需要靠名校光环来加持。
也就是说,文科专业的学生或许更适合捡漏,若学生想要学理工科专业,还是选择更加稳妥的一流专业,更容易提高专业能力。
随着双一流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未来用人单位也会逐渐淡化名校光环效应,反而更看重学生所在学校的专业水平。因此建议高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高考志愿时,切莫为了上名校而盲目选择专业。#知识红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