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学生来说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贫穷家庭的孩子通过这场考试有机会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不过在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高考本身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新高考”模式正在逐渐代替原始的高考模式。
什么是新高考模式?
在新模式下,高中生们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而是在一定的规定和要求下,自行对学科进行选择。
这种方式的使用,成功避开了人才培养的单一性,学生们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优势,考取好成绩。
如今已经正式实施的新模式有两类,一种是“3+3”模式,就是在固定语数英主科的情况下,由大家在物理化以及政史地6门学科中再选3门作为高考考试科目,一共20个选项。
另一种则是“3+1+2”模式,它比“3+3”的限制多一点,只有2门副科可以自由选择,剩下的一个位置是在规定的物理和历史里二选一,一共12个选项。
而在如今全国各地的高考中,使用“3+1+2”模式的省市更多一些。在21年就已经组织了8省联考,而在22年又会有包含黑龙江在内的7个省市也将开始使用“3+1+2”模式,并在25年进行正式考试。
由于在全国来看,会使用“3+1+2”模式的人更多,所以接下来的各类分析,也都会围绕“3+1+2”模式来展开。
新高考模式对学生影响大
对于高考学生来说,新模式的变化不只是考试科目不同而已,大家选择的科目是会影响考试的结果,也会影响高考志愿选择的结果。
因为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的变数变大,所以成绩的对比变得麻烦起来。毕竟科目之间是有难度和分数差距的。
在这种情况下,“赋分制”成为了新高考模式中的重要部分。新模式中,自选的副科不再是按照卷面分录取成绩,而是将各科成绩进行统一换算,一起拉到同一对比环境后再进行高低对比。
例如:有两位分别选择了生物和化学的考生,前者100满分考了90,后者100考了85,在卷面分上是前者更高。但是由于生物比较简单,所以其实考了90分也只是排在中等偏上,而化学难度大,考85分就已经是全部学生中的第二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按卷面分是不公平的,所以赋分制就上场了,统一按照“单科成绩在前2%的赋100分,成绩在3%-5%的赋98分等以此类推”。
所以最终即使考生物的学生考得高,但是最终排在他前面的还是化学卷面考了85的那个学生。
由此就可以看出来,新高考虽然考试选择多变,但是公平性是完全得到保障的。不过这同时也显出了,科目的难易度选择对考分也有影响,需要高三党们格外的注意。
新高考模式,选“吃香”组合有利发展:志愿填报自由度大,发展有前途
如今的高考科目,在“3+1+2”模式中,语数英的选择是没变化的,一门就是150分,不管咋选都要考。
其实一切的变数都在后三门的科目选择上。其中物理和历史的选择有点类似于文理科,它的选择决定大家可以考哪类学校。
其中选择物理,大多数的理工科和综合类大学、专业是都可以可以上的。而历史则是偏文史、语言类的学校和专业。
而在后两门的选择上,如果按照原本的方式选择政史地和物理化,那和大多数的学生想法是不谋而合的,在考试竞争上就很大,不容易脱颖而出。但是如果选择比较简单偏门的组合,也会影响志愿报考。
毕竟在最后的自由副科选择中,各个院校和专业对学生科目选择也是有要求的。像是医学类就会要求选生物、化学,而军警类的都基本会要求选择政治。
所以说在一众的科目选择中,结合各种情况,物理+化学和政治和是物理+化学+地理以及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这3类基本上96%的院校和专业都可以报考。但如果不是专业硬性要求,避开生物选地理会更简单一些。
可以看到,这里说的都是在二选一里选择了物理的结果,虽然这也确实是因为物理科目的选择面积更广。不过对于历史的选择来说,历政化和历政生算是组合中有优势的,拥有的报考机会是最多的。
笔者寄语:选择虽有不同,但是希望院校平等对待
因为在报考上,优势较强的一般就是上述的5类,所以如今在很多院校中,虽然说是自由选择,但是部分院校会主动分班,人数比较少的选择不会设立专门的班级。
这种方式其实是不对的,毕竟新模式就是要打破原本的死板设计,这样的操作其实是限制了选择自由,又回到一种固定模式中了。
所以希望在学校的管理中,对于学生的选择要予以尊重,每类班级都要设立,才是对教育公平最好的维护。
【今日话题】:你觉得新模式值得推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