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考研上岸才懂, 导师面对不同“家境”的学生, 会有不同的“对待”

导语:考研似乎也成为了很多大学生最热门的选择,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本科毕业证含金量似乎也降低了,除非你是985或者211大学毕业的,否则本科证变得好像和专科证差不多,考研也成为了很多学生唯一的选择。

考研上岸才懂,导师面对不同“家境”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对待”

我们都知道考研的难度非常大,而且考上研究生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考上研究所毕业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如果没有获取导师的认可,或者导师故意刁难,你可能都没有办法毕业,所以研究生一定要和导师处好关系。现在很多研究生导师都会询问学生的家境,这就让一些学生非常慌,我们都知道考研的学生家境都比较一般,这类学生甚至对家境话题度有些自卑,为什么导师会问出这样的话题呢?

其实导师并不是要区别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导师都询问学生家境并不是势力,而是要看清楚一个人,背后真相很暖心。首先导师要清楚你读研的心态,这就要询问学生的家境如何了,为什么要读研?到底要不要考博?还会根据学生的家境分配不同的课题,如果经济一般导师更不会为难孩子,想要给他们一些经济补贴的课题,如果家境比较好,就会安排孩子读一些适合的课题,这也是老师的用心良苦。

导师询问家境,其实是想要寻找一些适合读博的学生,询问家境的时候,孩子的回答其实可以给导师很多有用的信息,要知道家庭教育的气息是无法掩盖的,导师还可以了解孩子的性格,要知道读博更加枯燥,更加难以坚持,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

要知道对于导师而言,读博才是最大的动力,这样才会培养出自己的左膀右臂,如果你要说你要读博,导师肯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对你的期待值也就更高,要求也就更加严格,甚至会把你当成自己人,然后委以重任。

导师询问家境的时候么,还会测试孩子的情商,我们都说现在的情商要比智商还要重要,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学会人际交往,每个导师身边都希望有一个情商高的学生,这样就可以帮助自己处理很多事情。

为了了解每一个学生,相当于是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家境、不同性格的学生,都会安排不同的课题,而且对他们的发展也会有着不同的期待。事实并非如此,有位学姐就是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学生,刚考上研究生时,还很开心,但在读研后,却发现“不同家境”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难怪导师会偏爱,要是能早点知道,自己一定不会去考研,来看看是什么差距?

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学生,这类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学习能力强,而除了这个优点之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特长,这样的话,只知道去学习,其他方面不亮眼,很难得导师的关注。

考研是提升学历的一种方式,本身普通学生就失去了相对的优势,在学历上就更不可以落后了,要是再没有高学历,学生恐怕会更加吃亏,就业就更是问题了。普通家庭对于学习之外的事情,没有必要太过关心,即便是不受导师的欢迎,又能怎样,这是不影响自己学习知识的,与其想这些没用的事情,还不如在读研期间,该去如何提升自己,为就业做好准备

不同的研究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差异,一个研究生的性格表现归因于养育他的家庭,同一个导师,他手底下所带的研究生有的性格开朗,充满活力;有的表现为不喜欢说话,热爱安静。

导师所带的研究生个人如何?最首要的办法就是通过了解该研究生的家境情况,来了解研究生个人情况。只有了解过后,导师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有差异的研究生们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导师在了解家境情况过后,会对该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补贴帮助。对于有的家庭条件较差的研究生,导师可以利用自己在校外校内的资源条件,为其提供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当然这份工作是在不影响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前提下被提供的。采取积极鼓励和默默支持的方法,在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建议,让这类研究生也能感受到来自导师的关心与爱护。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高校的研究生导师都会为其研究生提供不小的帮助,这些帮助可能与研究生学术研究知识有关,也可能与研究生工作和生活方面有关。所以当研究生遇到自己的导师询问家境情况时,一定要如实相告,真实反映自身的情况,这样自己的导师才能“对症下药”,提供更为实质性有用的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