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宁可选白纸一张的应届生, 也不想招二战生”, 导师的话值得深思

如今,学历“贬值”已经成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在以前,很多工作都是从本科学历开始进行“分层”,专科学历的同学大多从事蓝领工作,本科学历及以上从事的大多数是白领工作。

然而,学历的“内卷”导致本科学历的优势已在逐步褪去,一些知名企业的招聘门槛也在向研究生倾斜。于是考研成为了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

01

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其中二战、三战生不在少数

从近十多年考研人数的变化来看,考研的学生几乎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一方面,学历“贬值”已逐渐成为常态;另一方面,上升通道的狭窄使得同学们不得不努力提升个人的竞争力,于是,“考研”成为了同学们提升自我最常见的方式。

从相关数据来看,自2015年开始,考研人数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快,等到了2020年研究生考试时,报考人数甚至翻了两番。

而早在2021年的时候,就有人推测2022年的考研人数会突破400万,但当2022年考研人数统计出来时,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含蓄了”,因为报考人数足足增加了80万人。

在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主要存在着两类考生:初出校门的应届生和准备二战或者三战的往届生。

拿云南大学举例,2021年考研时,考研大军中往届生占比竟然达到了60%多,已经超过应届生的比例,可见考研“二战、三战”的人数非常多。

02

资深研究生导师坦言:“宁可选择白纸一张的应届生,也不想招考研二战生”

其实关于应届生和往届生这个话题,网上一直热议不断。

因为无论是在“高考之战”中还是在“考研之战”中,往届生似乎都不太受欢迎,甚至有研究生导师坦言表示:“自己宁可选择白纸一张的应届生,也不想招考研二战生”。

可问题是,在考研这件事上“二战”以上的学生经验丰富,而且没有学校的琐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相反“一战”上岸真的很难,完全没有经验,学校里还有一堆考试和实习,严重挤压学习时间,除此之外一战的学生往往不能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学校,一般会偏高,导致上岸几率降低。综上所述,难道不是“二战”生优点更多吗?为啥导师更青睐应届生?

对此,导师表示应届生其实像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目的也比较单纯,在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潜力,这样指导和配合的难度会比较低一些,所以导师的话也十分值得深思。

可是有很多同学持不同的意见,“二战生”到底差在哪?

03

经验丰富的“二战生”究竟差在哪里?

●经验只体现在考研上,对后续“科研”几乎没有帮助

要说考研的往届考生经验丰富在哪?答案是:经验丰富在考研考场上。

虽然往届生对于考研的题型、重点知识点等方面更加清晰,但终究了解的是考试本身,并非之后的科研和研究生生涯的学习,对于将来进行科研并没有多大帮助,所以即使很多人认为往届生更加有经验,导师还是愿意选择应届生。

●二战学生容易被贴上“综合实力差”的标签

究其原因,为什么应届生要再考一次呢?无非是因为落选,或者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如果往残酷地说:往届生已经考研失败过一次了。

虽然这句话很扎心,但如果学生整天东想西想担心自己再次失败,从而在考试中无法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导师在面试的时候就很容易给考生贴上“实力不行”,或者好高骛远的标签,从而对学生产生不全面的“初印象”。

●应届生初出校门更加听话,可塑性比二战生强

最后一点是因为应届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对于导师的指导和意见更愿意认同,更方便后续学习、工作的开展。

而二战生大多是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他们,心态、思维都会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切“向钱看”的心理,反而不如应届生纯粹。

04

作为“二战生”该如何正确备考呢?

作为“二战生”的同学们也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毕竟路是自己走的,人生也是过给自己看。既然下定了决心重振旗鼓,就要更加努力地备考。

一方面,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专业。很多二战生、三战生考研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将目标定得太高,致使目标远远超过了自身能力上限。

这时候同学们就要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目标院校,挑选“跳跳可以够得到”的目标,提升自己的上岸概率。

另一方面,保持信心,持之以恒地进行复习。“二战生”还是应该有一个越挫越勇的态度,不要因为失败过一次而变得胆怯,毕竟心态上的准备在考研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只要实力强硬,学科基础扎实,相信也能够获得导师的青睐。

今日话题:你认同导师的这番话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