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女儿因填志愿一事, 与父母大吵一架: 不是说我只管学习就行吗

2022春季开学,高三学生们变得更忙碌了,距离高考还有90天,时间紧迫,学生们要集中注意力,不能被其他事情分神。

高考不只是学生一个人的“大考”,也是众多家长的“考试”,越是临近高考,家长们同样会感到焦虑,担心的事情很多。

当然,想要考上一所好大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靠的不只是分数,填报志愿上也要下功夫,一些家长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但是,有一对父母遇到了伤心事,为了填志愿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又怕女儿不喜欢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变得小心翼翼,女儿却和他们大吵一架。

女儿因填志愿一事,与父母大吵一架:不是说我只管学习就行吗

女儿小杨是家里的独生女,都说“女儿要富养”,父母视女儿为珍宝,想到以后不能陪女儿过一生,夫妻俩说啥都要拼尽全力,供女儿读上大学。

平时不舍得女儿干这干那,高中三年,更是陪读到底,一家人从大房子搬出来,租住在小屋里,母亲辞职照顾她,眼看就要熬出头了。

越是临近高考,越不能放松,不然他们和女儿的努力就白费了,女儿乖巧懂事,学习很努力,也没和她们吵过架。

父母为了女儿填志愿的事情,东奔西走,四处找资料,却又怕自己的想法,不是女儿喜欢的,隔三差五就问问女儿“行不行”。

这一次再询问,怎么也没想到,女儿竟然勃然大怒,和他们大吵一架,大吼着:“我都能考到600多分,填志愿靠你们,不是你们说我只管学习就行吗?”

父母愣住了,万万没想到,把女儿教育成这个样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好像只会读书,他们愈发担忧,以后可怎么办?

高考临近,学生和家长容易爆发矛盾,但还是要多沟通

高考的紧张情绪,即便大学毕业多年,仍旧会不由自主的焦虑,可想而知,学生的压力有多大,家长也是一样,看着孩子辛苦付出十多年,不想让付出的努力打水漂。

家长好心,学生也不容易,缺乏沟通就很容易爆发矛盾,却也恰恰说明,家长要和学生多沟通,才能解决误会,让不好的情绪发泄出来。

虽然需要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但家长不要过分窥探,给学生一些个人的空间,沟通是建立在平等、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他们已经成长了,渴望有自己表达的机会。

学生不是不懂得感恩,心中知道父母辛苦,正因如此,心理承受的压力更大了,家长尽量不要触碰考生的几大“雷区”。

少说一些“听父母没错”、“快点学习”、“多吃点,补充营养”、“你可要考上某某大学”、“考不上大学,你能干什么”、“学得怎样,能考多少分”……

尽量不要在饭桌上沟通,学生的反感情绪会加倍,要找个合适的时机,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提前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学生会坦诚与家长沟通,更能接受家长说的话,事半功倍。

或者换一种沟通方式,沟通不见得要用面对面说话的方式,可以写成小纸条,让学生看到家长真实的想法。

不管遇到成绩好,还是成绩坏的事情,家长最好有一个好心态,避免情绪起伏过大影响学生,别总是在学生耳旁唠叨个没完。

家长可以多看家庭教育指导的书籍,多学习一些经验,当家长做出一定改变,相信学生也会有变化,更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填报志愿的事情重大,家长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帮到学生?

家长知道,高考能否考上一所好大学,“三分考,七分要靠填报志愿”,家长很重视,可是,毕竟不是家长读大学,还是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适合的才应该是最好的。

可以先了解学生的想法,心中比较喜欢哪类高校,对什么专业感兴趣,有了大概方向,家长再做功课,否则浪费不少时间,还费力不讨好。

根据学生的想法,以及真实学习情况,缩小范围查找,在学生休息的时候,可以再和学生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

早一点做填报志愿的规划,也是在给学生树立一个目标,能让学生变得更加有动力,只不过,家长要注意沟通方式,不要总是在学习的时候,三番五次的询问,学生避免不了会心烦,当然,学生也不能和父母大吼,不要伤了父母的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