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考研国家线出炉, 两张图表看六年变化, 六句谚语说前因后果

3月11日,考研国家线出炉,朋友圈一片哀怨。本以为手拿把攥,没想到复试无望的人恐怕不在少数。比起2021年,2022年的专硕分数也同样是整体上涨,审计、体育、文物与博物馆学、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五类学科狂涨15分,同样没有一个学科的分数下降,只有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军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保持零增长

为什么分数蹭蹭涨?我把四大原因归结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考研就是为了找个相对靠谱的工作,让自己能够养得起自己。说到工作,就不能不提到如今就业市场的两个规律:第一,等待就业人口多,就业机会少;第二,行业创新没突破,招聘门槛高

过去两年的毕业生就业问题,积压到如今也没能完全消化,这还不算最近两年刚刚失业,随时想重新上岗的人。

从互联网大潮兴起,到如今互联网进入平稳发展,这20多年里,你会发现很多行业消失了,新增的行业却屈指可数,几年前能吸收很多就业人口的房地产行业和教育培训行业,在2021年集体“趴窝”,不仅不再新招员工,还裁掉不少人,使他们成为新增失业人口。就业市场险象环生,选择深造考研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就业大潮中,求职者面对锱铢必较的用人单位,基本没什么话语权。所谓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说的不就是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却只能任人宰割吗?

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看看最近几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和报录比吧。

2017年,报名人数201万,录取人数72.2万,报录比2.8:1;

2018年,报名人数238万,录取人数76.25万,报录比3.1:1;

2019年,报名人数290万,录取人数81.13万,报录比3.6:1;

2020年,报名人数341万,录取人数99.05万,报录比3.4:1;

2021年,报名人数377万,录取人数111.4万,报录比3.4:1;

2022年,报名人数457万,录取人数110.7万,报录比4.1:1。

2017年到2021年的5年间,2019年报录比最高,每3.6人录取一人。此后两年每3.4人录取一人,难度有所下降。2022年形势逆转,录取人数没有增长,报名人数却大幅上扬,出现了每4.1个人录取一人的状况。

应届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在四年前参加高考,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所以他们大概率是在2018年参加高考的。那一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是975万。此前从2010年到2017年的人数为946万、933万、915万、912万、939万、942万、940万、940万。

由此可见,2018年高考人数创了2000年之后的新高(2018年之后的数据,我在第六部分还会再提起,因为它与未来的考研趋势相关)。

本身应届生就多,再加上二、三战的往届生以及职场人士的加入,考研狂潮就此形成。如此形势之下,你发奋努力想上岸,但无奈狂潮汹涌流速快。你与研究生资格之间,当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疫情来临之前,有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既不必承受太大压力,回国后还能享受优待。可如今形势变了,想要出国的人出不去了,原先海归能享受的待遇,诸如人才引进、选调就业、定岗评级等等,统统被削掉了一大块。

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不就是无辜受牵连遭受损失吗?对于原本无意出国的考研人来说,疫情严重,国际关系复杂,“原本打算出口的转了内销”,不就是“无辜受牵连”吗?

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只要有考试,就一定有研究考试的人。我们的教育培训曾经全球知名,甚至出口到了日韩和欧美。如果有一门学科叫做“考试学”,那我们的学科实力一定冠绝全球。考研不也一样吗?满大街的考研机构与考研难度提高之间没有关系吗?

他们把所有考试套路,所有相关信息都摆到了台面上。左手帮助考生提分,右手造成难度上升,是不是有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意思?

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在第三部分提过,高考报名和录取人数,对四年后的考研难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2019年到2021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分别是多少呢?2019年是1031万,2020年1071万,2021年1078万。

应届生人数持续上升,加上疫情依然肆虐全球,出国之路未打通,就业市场不好混,未来三年内,应届考研人数依然不会有明显下降。2022年的考研让你叫苦连天?别着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更难的年份还在后面。

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考研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当你打定主意考研的时候,你的眼前只剩下了考研成功这个唯一的选择。可问题是,人生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吗?就业的本质是什么呢?

考研成功,拿到更高的学历,只能让你搭得上某种招聘的门槛,获得更高的起点。但职场这座楼,你最终能爬多高,是不是还要看自己的综合素质,要看能否把握住职场机遇,要看有没有贵人扶持,甚至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呢?

哪些行业是未来的希望?你身边有没有好的就业机会?有没有时间提升一下自己的职场能力?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当你不仅仅盯着考研这一条路,也许你的思路也能被打开。比如,我们换位思考一下,面对一个毫无经验、要价不菲的硕士生,和一个经验丰富、要价偏低的本科生,用人单位更喜欢用谁?

此时此刻,有16个字浮现在我的脑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国家线这一关你过了吗?过关后,你打算如何面对复试?没能过,你会否来日再上战场?评论区里留下你的看法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