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一系列深刻论述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我们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同时,推动美育与体育的协调化共同发展也是重要一环。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加强学校的体育和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
近年来,全国各个学校积极落实美育和体育的建设,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不足。譬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评价机制不完善,缺少教学场地及基本器材,美术课、体育课被挤占,学生的审美素养不高、体质不佳等。这些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忽视美育和体育的协调化共同发展,对二者所蕴含重要价值的认识不足相关。
美育,是一种传授审美观念与经验的教育形式,以形象丰富的直观性使心灵在感受形式、领悟意义和体察价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沟通情感与理性,从而实现各种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最终促进人格的完善。新时代美育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格境界、道德美的追求,还有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精神美的弘扬,更有对红色文化内涵理想美、信仰美的坚守。体育,则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基础,进而磨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与品质。二者不仅对培养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健全起着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还肩负着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基于此,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
一、统筹社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的优化,教学场地及器材的完备是学校进行美育、体育建设的基础。然而在一些学校仍然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场地及器材不足的棘手问题,这直接导致地区、城乡、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改善办学条件也是工作重点,为此,我们可以统筹社会资源,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如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进入校园,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和启蒙教育。还可利用高校专业资源,积极举办中小学美育、体育专业教师培训工作。推进博物馆、美术馆与中小学的联动机制,使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学校的“美育课堂”,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设立校园美育馆。大力支持大学生艺术、体育专业教师支教计划,弥补偏远地区学校美育、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状况。合理返聘退休美术、体育教师。
二、提升学校优势,优化课程开发
取消中小学生的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在学校开齐开足美育、体育课程。大力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育活动编入课程,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锅庄舞、瑶族的竹竿舞,陕北的剪纸、苏州的版画、天津的泥人等。制定不同年级的培养计划,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课程领域,有机增加课时,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展)”,使学生从小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三、在美育融入体育精神,在体育中贯穿美育思想
美育与体育的协调化共同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小学美育课程设置上充分融入体育类艺术作品的内容,如观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美术作品,聆听表现运动节奏的音乐作品,在舞蹈编排中结合体育类的动作,观赏体育类的经典赛事、电影等,使学生对于身体美、运动美有更为艺术化的理解和领悟。在体育教学指导中,向学生传授与运动美相关的知识,增进他们对于身体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引领他们在运动中发现审美、享受乐趣。
记者:王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