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21个高考志愿,他却只填了1个,学无线电是这位院士自初中以来就坚定的理想

01只填了一个志愿

1950年夏天,王越高中毕业了。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选择无线电专业,那是自初中以来自己就坚定的理想。

无线电专业研究的内容属于电子信息类,每一类无线电技术、设备、应用都有非常大的发展。而电力、输配电、发电机、电动机的研究是属于强电一类。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没有一个大学明确设立电讯系,无线电专业一般都设在电机工程系,强电和弱电不分,当时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均是如此。

王越填报志愿之前也费了一番脑筋,他详细了解了各大学无线电专业的师资、实验条件等,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大连大学工学院,理由有三个:一是它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电讯系的大学;二是当时它的电讯系师资力量非常强,专业的领头人是毕德显先生;三是它有一套全国很少有的做电子管的试验线,可以自己做电子管。

既然选准了目标,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是王越学术生涯中表现出来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报考的时候可以填报21个志愿,王越却只填了一个——大连大学工学院电讯系。

1950年,教育部号召各大学实行联合招生或统一招生,或在大区内实行统一招生,当年上海和东北区联合招生,并把考试科目设定为国文、外语、政治常识、数学、中外历史、中外地理、物理、化学等八科,每门课程的满分是70分或80分。王越的入学考试成绩如下:

政治54分,国文50分,中外史地36分;

物理学62分,化学51.5分,数学40分;

外国文43分,总分335.5分。

这个成绩还算不错,大连工学院电讯系在上海地区招21个人,王越总成绩排名第7。

▲1950年,刚入大学时的王越

02名师教诲,受益匪浅

王越在大连工学院学习的两年中,主要是基础课程和外语,物理是电讯系的基础课程之一。上高中时就喜欢物理的王越,在大学里对物理依然钟爱。他至今依然清晰记得毕德显、王大珩等先生给他们授课的情景。在回忆毕先生的课时说:

当时系里为了加强基础,开出了毕先生亲自授课之电磁学(在以后工学院很少开这门课,最近理工结合之系,少数学校又开了),这是一门较难之基础课,其中很多概念和定理,非常普适和基础。由于其概括性强,所以较为抽象,学生掌握和应用都较难。

毕先生上课,速度不快,语调平和,深入浅出,课堂上很易接受,但课后一看,呀!讲义多达近20页,这么多细节内容!同学们开始吃惊了。还留有为数不多之习题,每题都要利用基本概念和定理,并要绕弯子才得解扣,可不好对付!

当时我任课代表,记得有一天下午,三节自习课过去一大半,全班同学三道习题一道没做出,我只好去求教毕先生,他和蔼地说:“是吗?卡在哪里呢?你给我式子。”我便就我所想给出两个公式,毕先生说:“这不行,你再给!”我又提出两个,他微笑说:“差不多了,你过15分钟再来吧。”

我想毕先生在测试我又在提示我。20分钟后我再去教师辅导值班室时,毕先生已将三道题全部解出,的确就是利用已讲过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绝没有超出内容,这使同学们恍然大悟:基本概念和定理是这样用啊!这就是名教授“炉火纯青”之基本功,使学生领受教益!

03转校参军,热情高涨

1948年5月,为了迎接全国的胜利,中央组建了华北电讯工程专科学校(简称华北电专),这是解放区最大的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49年春天,中央军委通令“拟即举办一所机要通信干部.....并附设高级研究机构”。

周恩来副主席、聂荣臻代总参谋长立刻命令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曹祥仁奔赴华北,以原来的华北电专为基础,筹备军委工程学校(也称中央军委机要通信干部学校),一方面到张家口建校舍,另一方面去北平、天津、上海、杭州、长沙、广州、济南、沈阳、南京等地物色教师。

经过努力,共聘请到教师59人,其中正副教授15人,还有日籍、苏籍教师4人。仅这些教师仍然不够,学校想了很多办法。当时还曾临时从国民党起义军官中选调了部分军官做教员,但部队组织装备、部队通信保障毕竟是涉密的,所以各方面工作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同时从指挥系高年级抽调了几十名学员,组成速成班,经过短时间准备,就承担起教学任务。

1951年年底,国家政务院作出决定,大连工学院电讯系全体师生连同设备全部调到军委工程学校。1952年5月19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工程学院)。

▲1950年,张家口时期军委工校政治部所在地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址

1951年12月的一天,大连工学院电讯系全体师生突然接到到大礼堂集合开会的通知,会上军委总参谋部通信部罗若遐副部长宣读政务院的命令,将大连工学院电讯系并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院第一部。全体师生听了这道命令之后,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一消息来得颇突然,喜的是可以成为光荣的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了。

在抗美援朝的影响下,大家参军热情很高。从小生活在沦陷区的王越,更是渴望能保卫祖国,打击敌寇列强,所以积极要求入伍。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成为其中一员的,在去张家口之前,学校进行了严格的政审,不少同学被淘汰下来,只好退学了,也有少数几个不愿参军的同学被开除了。

04身份转变,全力以赴

从大连工学院到军委工程学院,不仅仅是换了一个学习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身份的转换,王越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所以学校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方便,可以在去军校前和家人见面。

当王越得知从大连的专列过天津时,非常激动,就立刻给母亲写信,约定好时间和母亲在天津车站会面。父亲当时上班不能随意请假,另外,王越父亲成分比较高,那时讲要划清界限,为了回避,王百先没有到车站和儿子见面。参加解放军后,王越就没有回过家,也很少和家里进行书信交流,直到大学毕业。

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王越的大学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到张家口,学校就进行入伍教育和思想改造,让学生首先感觉到普通大学生与军校大学生的区别,穿上军装就不能再像普通大学生那样随便说话办事儿。

部队实行严格的军事监管制度,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比如站岗、笔记保管制度等,跟家里断绝经济来往,部队明确规定,入伍后不能用家里的钱。这对于王越来讲是一个极大的锻炼。

1950年刚上大学时,由于王越父亲是银行经理,家庭收入属于城市中上等水平,所以不能享受助学金。1952年2月参军后,生活必需品都是部队供给,割断了家里的一切经济支持,每个军人必须服从。部队的生活培养了王越服从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作风,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只要是国家需要的研究项目,王越会全力以赴努力去做。

▲校友王越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校65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