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普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特别是在教育内卷的大环境下,高学历、名校毕业等标签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飞往更高的发展平台。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流”两个字在大家身边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其本质上都是以成绩进行划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向适合自己的道路。
虽说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样分流培养的做法无可厚非,可帮助各行各业培养出专业人才,但作为已经在职场工作多年的“打工人”家长,却深知学历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跑得再快一点”。
本科生遍地都是?他们其实是社会中的“少数人群”
每年高考落下帷幕后,同学们和家长都会长舒一口气,觉得不管怎么样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可实际上,考生真正的较量其实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才开始的。
按照惯例,各省份虽然公布成绩的时间不一致,但本科控制线基本都会跟随高考结果一块出炉,换而言之,大家只要查询完分数,基本就能判断出自己有没有机会进入本科段。
在这个过程中,成绩优异的考生自然满心欢喜地开始寻找理想院校,而成绩不达标的考生则只能对着专科院校发愁。
看到这里,或许有家长不理解了,在750、760分满的省份,本科线大多只有400多分,学生如果认真复习,想进入本科段应该很容易才对,那么高考真的人均本科吗?
事实上,从202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河南省共计有115.85万人参加了高考,其中本科上线率仅有34%,简单换算一下,也就是只有39.6万人成功拿到了本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另外,除了天津、福建的录取率超过50%以上,其余像广东、湖南等省份的本科录取率都在35%上下波动。
那么2021年的情况又如何呢?
以江西省为例,在21年共计有49.5万名学子共同参与了高考这个“大项目”,但从教育考试院同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最终只有17.9万高三生实实在在的获得了本科生身份。
而像著名的高考“卷心菜”山东,在21年夏季高考网申阶段共有63万人报名,可总本科总录取人数却只有27.1万人,上线率为43%。
这样回头再一看,大家就会得出一个结论:本科生其实只是社会中的少数人。不过,高考成绩过本科线就一定能上岸吗?
明明高考成绩过了本科线,为啥还会有20%的学生去念了专科?
众所周知,各省份的本科省控线主要会受到报考人数、题目难度和高校招生计划这3个主要因素影响。
而且按照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来看,只要考生总成绩达到本科省控线,就有资格填报本科志愿。那么除去家庭因素,为啥还有分数达标的同学最终去读了专科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现实。
首先,本科省控线并非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按照全部招生计划设定的,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20%的“候选人”。这就代表着成绩刚好压线,或者只高几分的同学,如果稍微填报失误,就会出现“滑档”。
其次,大家虽然一直以来都吐槽民办三本“水”,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即便这类大学不受家长与学生待见,但他们的录取分数线普遍都在本科线上10-20分浮动。
因此,高考成绩摸不到门槛的考生,往往还没来得及被三本院校看到档案,就已经在筛选中被刷下去了。
如何保证自己的本科上线率呢?可以尝试这2个小技巧
在进入本科段这件事上,“保二争一”的同学自然不用担心,而成绩在本科线来回晃悠的考生,就要多费点心了。
【技巧一】:报考院校与专业要讲求“稳”
都说填报志愿要“冲”,可对于压线同学来说,确保自己能够顺利被录取才是报考环节的重中之重。
因此,建议大家参考历年高校最低录取考生一分一段的排名,再综合自己的情况填报上岸率最高的院校。
【技巧二】:允许调剂能够帮助同学们上岸
如果在院校与热门专业中选择前者的同学,那么尽量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勾选调剂。虽说这样一来大家可能会进入冷门专业,但最起码保证了本科毕业生与学位证,能够在考公、考编以及找工作时避免“走弯路”。
结语
当然了,最后未能成功上岸本科的同学也不用妄自菲薄,或者觉得未来发展就低人一等。
在新职业教育法修订后,应用型人才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大家有实力、耐得下性子认真学习技能,想必将来还是能闯出一片蓝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