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高考季,高考结束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报志愿。
这个决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一生,必须要慎重。
那么,关于高考报志愿,有没有一些关键价值判断原则进行优先级排序?
城市、学校、和专业,到底哪一个更重要?
我觉得这基本已经是共识了。
选择的排序是:城市、学校、专业。
这背后,当然有它的商业逻辑。
我去年分享一些经验,仔细讨论了我对于报志愿的一点看法。很多读者表示很受启发。
今天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信息。
分享给我们的读者们,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吴军老师在《全球科技通史》里说道:
数千年的王朝更迭,国家兴衰,背后科技发展有着两条清晰的脉络:
能量和信息。
哪个文明更擅长使用能量和信息,哪个文明就能够在生存竞争中胜出。
个体也一样。
人与人之间的最大竞争,其实是“优质信息输入量”的竞争。
我知道的,你不知道;
你知道的,我比你知道的更多,更深,更透彻。
选择城市,意味着什么?
城市即“信息圈层”。
城市越大,背后的优质信息量就越大,机会也越多。
这也是年轻人一边喊着“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一边奋力挤进“北、上、广、深”的原因。
因为这些一线城市“信息圈层”等级更高。
大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比较公平的待遇。
越往三四线城市走,“信息圈层”等级越低,“资源圈层”等级越高,“资源”就变得越发重要。
有没有“关系”,有没有“资源”,将更大程度上影响你的职业发展。
信息有多重要?
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日夜勤劳耕种,集市贩卖,却依然贫穷。
不是因为山区的农民偷懒,而是因为他失去了从“信息社会”获取资源的能力,导致难以走出“贫穷困局”。
不论互联网科技如何发达,智能手机如何进步,移动互联网多么方便,对他的生活几乎都毫无影响。
因为他和这个“信息社会”的主要资源是完全切割的,没有办法进行资源沟通交流。
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线城市优势明显:
这里有最肯花钱的客户、最优秀的从业者、最大的成长空间,单从年轻人职业发展角度来看,首先一线城市。
大城市越来越大,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大城市人多,所以优秀的教育资源多,好医院多,甚至艺术设施多。
一个纽约的演出到中国,只能选一个地方演出,几乎一定选北上广深。
反过来因为这些设施,人们心里想着逃离北上广,身体却很诚实。
优秀的人,必须和优秀的人扎堆。
独自回到家乡,其实是加速了专业性的折旧。
这就是网络效应。
所以,大学的首选因素是城市。
利用四年的时间,寻找机会,让自己可以待下来。
环境会影响人,深刻改变一个人。
进入一个优质圈子,别人的三言两语,可能就是你的醍醐灌顶。
逼自己到一个信息密度,人才密度,交流密度都更高的地方。
才能够获取成长加速度。
当你的城市圈子优质信息密度稀薄,没有优秀的参照榜样,你就很难看到自身更多元的可能性。
你会觉得你的一生本就该如此。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大城市圈子更密集,更前瞻,带来更丰富的可能,更高维度的视野。
当你身处大城市,当你还年轻,每天和优秀的同学、优质信息、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发生碰撞,擦出火花。
你才更可能修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抓住人生跃迁的机会。
假设卖同样一瓶矿泉水。
在小卖铺卖,你可能只能卖2元。
在温泉度假中心,7元。
在景区,12元。
在沙漠之中,也许随意定价。
一瓶水,放在不同的地方,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人也一样。
小镇,县城,地级市,省会,一线城市,你选择的地方,完全有可能激发你不同的潜力。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任何问题对应的答案,都有其应用的特殊背景。
而在此基础上对应的决策原则便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很多企业招聘中,985,211,是隐性或显性的硬门槛。
顶尖名校,依然拥有很大的溢价空间。
比如C9(九校联盟)中的南京大学。比如武汉大学。这些学校所在地,并非一线城市,但在其选择权重上,也应该优先于北京上海绝大部分211院校,甚至部分985院校。
综合实力靠前的院校,在选择中,对于城市的的选择,可以弹性抉择。
请牢记:
城市即“信息圈层”。
信息时代的洪流不可逆转。
失去资源,失去很多;
失去信息,失去一切。
学校的重要性,是大于专业的。
你可以问问你周围的朋友,他们大学分别是学什么专业的。
(你也可以在留言区说说,你曾经学的是什么,而今天正在做什么。)
我相信,很多人(甚至是大部分),今天做的事情,和专业没有关系。
为什么?
因为你让一个18岁的孩子,来判断自己喜欢什么,未来什么热门,甚至擅长什么,太难了。
如果今天有人对我说:“嘿,润总,我认识一个18岁的男孩,高三了,学习成绩还不错。他很想帮你选择你之后从事的专业,听他的吧。”
你一定会觉得我这个朋友是不是疯了。
我工作后十几年都还没有完全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怎么可以放心的把这关乎一生的重大决定,交给这个未经世事、只知道读书的小孩子?
但不幸的是,我真的,把自己交给了这个18岁的小孩子。
更不幸的是,其实你也这么做了。
我们都在自己18岁报考大学的时候,无所畏惧地选择了一个我们其实都不太懂的东西,叫做专业。
并且还要用四年到四十年的时间,来执行这个选择。
当年我报志愿的时候,我听到很多人说:
“我妈妈说女孩子应该读会计,稳定!”
“国际金融很热,全校的优秀学生都在报考,所以我也要报!”
“计算机行业的薪水高!”
“爸爸让我出国…”
……
选专业这个决定,对大部分人来说,做得有点早。
可能我们的父母,甚至很多报志愿的指导老师,其实也并不懂,他们所推荐的专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总是在不懂什么是专业的时候,选择专业。
反过来说,如果你是公司的HR,或者经理。
你看一个人的简历,你主要是看他的学校,还是看他的专业?
很多大公司招人,不会开一个“计算机专业”招聘会,让本市所有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都来。
他们只会去本市最好的学校,很多专业都可以来报名。
好学校的分数线,其实是比专业更重要的筛选器。
所以,学校的重要性,大于专业。
另外,在选择学校时,可以优先选择综合性大学。(如果你想学医科、艺术、表演等等专业除外)
综合性的大学平台大,能够给你提供的资源多。
同时,如果你读了不那么理想的专业,之后想转专业或者读第二学位,你的选择空间也会更大。
如果你真的要选一个专业,我建议你不要选太“操作层面”的专业。
什么叫“操作层面”的专业?
我读大学那一年,国际金融是最火的专业。
我们很多学霸都去读了国际金融,想出来找个好工作。
可是还没等毕业,国际金融就不行了。
国际金融,就是操作层面的专业。
研究某个具体行业里面的具体方面。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变化特别快的,特别容易过时的。
那应该选择什么专业呢?尽量底层的专业。
比如数学。
我高考分数语文全校第一,最后进了数学系。
所有的职业,都是这些底层能力的外显。
虽然数学看上去没用,但其实最为有用。
在你有兴趣、有能力的情况之下,我建议你选类似数学的专业。
它“抗衰老”的能力更强。
我举个具体的例子。
之前有一位高三小朋友提问说,她非常喜欢商业,所以打算本科报考工商管理专业。
看这个问题,我有一点点担忧,所以我回答道,如果你想要为未来做更好的商业准备,其实我会更建议你:
在有可能情况之下,尽量去报考一些比较底层的专业。
为什么?
大学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以后不会有这时间了,智力也会退化了。
在这个阶段,你的试错成本非常低,因为你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你反而不要把学习内容限定在商业这个范围之内。
因为商业是应用层面的东西,它是很多基础能力的综合。
比如,商业中要用到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谈判能力,销售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它本质上都是什么?
是同理心。
商业中也经常要做市场分析,做市场规划,这用到的是什么能力?
是数学能力,是经济学能力。
商业中还经常要演讲,写作,这用到的是什么能力?
是语文能力,甚至心理学能力。
所以商业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些通用的底层能力。
而这些底层能力,越早打下基础,对你未来的收益就越大。
有了这些底层能力之后,上面才能开出各种学科之花。
所以,越是在本科,如果越能学一些底层的专业,未来可能就会走得更长远。
当然,在本科阶段学一些操作层面的专业,也会立刻有很多用处。
但是操作层面的专业很容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很大变化。
能够支撑你走得更远的,可能还是基础专业中能学到的底层能力。
那到底什么叫基础专业呢?
比如,文科中更基础的专业,可能就是文、史、哲等等。
理工科中更基础的专业,可能就是数学。
如果你对商业特别感兴趣,跟商业相关的基础学科是什么?
是经济学。
它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如果还要更基础一点,那就是数学。
所以我会建议你,如果有可能,可以去学数学。
退一步,可以学经济学,而不一定必须在本科阶段学工商管理。
我自己就是读数学系的。
在南京大学攻读数学给了我很大帮助,这其中最大的帮助,是系统论。
系统论是智慧之源,教会我如何关联的、整体的、动态的看问题,试图理解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
洞察规律,是为智慧。
学数学,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为了解数学题,不是为了当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不仅能让你登上更高的高度,开拓你的眼界。
也能够帮你建立一些正确的常识,让你少走弯路,
并且让你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有更多更多的选择。
今天我能够给企业做战略咨询,能够快速洞察一件事物的本质,其实,最根本的能力,就来自于数学思维。
本科阶段,尽量把底层能力打扎实。
选择数学大学会很艰苦,但是受益终身。
只要你能活着毕业,以后啥都不是事儿。
回望我的成长,我非常感激两段经历。
一段是南大数学系求学,用魔鬼训练,消灭可能、大概、也行,追求唯一正确,训练“正向逻辑”;
一段是在微软做技术支持,用彻夜加班,从“尸体”中寻找唯一凶手,训练“逆向逻辑”。
找不到原因、推不出结果,就是零分,没有中间状态。
回想起来,都是感激。
最后的话
关于高考报志愿,关键价值判断原则:
1)城市>学校>专业。
2)尽可能选择一线城市,选择综合性的一流大学,选择尽量基础学科,底层专业。
3)在你的选择范围内,接受你所能接受的最好教育。
你的人生,你做主。
以上经验,只是我关于高考报志愿的个人看法。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仅供参考。
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生活的小朋友们,祝愿你能够去到自己喜欢的城市,祝愿你能够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同时也恭喜你,即将开始大学生活,来到真实世界。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非常宝贵和美好的四年,请尽情享受这一路的风景吧。
祝你越走越顺利。
就算最终的选择不理想,也别怕。
不要觉得一次挫折和失败,就意味着人生终局的结束。
未来的路,还很长。
当你进入大学的校园时,多和优秀的老师、同学学习。
多读书,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多见人,多出去旅行,开拓视野,榨干你能学习的一切。
为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比如考名校研究生,加入国内外知名企业,未来创立自己的公司等等。
在本科四年,不断为你的目标努力。
进入大学,你会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家庭条件更优秀的人。
也许还会遇见挫折和低谷,遭遇冷落和不公。
不要自卑,更不要气馁。
站在时间的长河来看,这些都是你人生发展中一朵微不足道的小浪花。
跟自己比,向他人学。
自我管理、积极进取的人,不管现阶段在哪,未来都一定不会太差。
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不管你起点多低,未来成就都不会太低。
诚如脱不花所言:
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
人生不是打仗,成者为王败者寇;
人生是游戏。
无论大小,只有不下牌桌的玩家,才是真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