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2022年师范专业不是香饽饽了? 部分高校招生遇冷, 在校生打算转行

往年高考,师范专业和医学专业都是家长的首选。毕业后学生有机会从事教师和医生等稳定工作,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有保障。今年高考报考形势,就有了很大变化。

还记得去年高考时,北师大等师范院校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直逼清华北大,师范专业也超越计算机,成为实打实的热门报考方向。这多半与教师薪资待遇提高,校外教培事业高速发展有很大关系。

师范生就业前景广阔,即使考不上教师编制,去民办学校也能有不错的收入。没想到双减政策落地后,校外教培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再加上民转公的双重影响,在校师范生又该何去何从?

2022年师范专业不是香饽饽了?部分高校招生遇冷

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愈发重视,公立学校的教师待遇也得到了提高。根据教育部工作重点指出,未来各地教师薪资标准,或将超过当地公务员的待遇。这也导致不少学生,把报考师范专业当成了自己的高考目标。

近两年不光高考师范专业炙手可热,就连教师资格证也成了大学生必考证书之一。无论未来有没有当老师的想法,在校生都去考证,万一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还能去新东方等教培机构当辅导老师。

还有很多民办学校,为了升学率掐尖招生,民办学校教师门槛低,收入可能比公立学校有编制的教师还高。寒暑假在外兼职补课,还有额外收入,难怪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跨专业也想去当老师。

此外,家庭经济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报考公费师范生。如此一来学费全免,还能领到生活费补助,毕业后有望直接进入体制内工作,根本不用为就业问题发愁。

没想到眼下校外教辅机构纷纷转行或取缔,民办学校也将大量转为公有制,掐尖招生的现象不复存在,民办学校老师的待遇也大不如前。唯独还剩教师编制,依然是香饽饽,但是新教师入职门槛却叫双非师范生望而生畏。

在校师范生打算转行,就业前景堪忧

00后大学毕业生,十分向往体制内的稳定工作环境,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教师编制,都是应届生报考的大热门。一位北师大硕士生,自信满满地去深圳应聘中学数学老师。进入面试环节后,才发现入围者不乏清华、北大等名校硕博研究生。

北师大虽然是师范院校中的顶流,可是与清华北大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再加上清北名师光环,北师大的硕士生也黯然失色。

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各地中小学新教师聘任门槛都有所提高,本科生和双非院校的师范生很难在一线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很多985大学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只要是所学专业是学科相关专业,考编上岸率更高。

再加上眼下体制内教师工作也越来越不轻松,铁饭碗改成了聘任制,虽然还是很稳定,几乎没有失业风险,但是工作压力也增加了,除了教学工作以外,各种事务性工作纷至沓来。

遇到和自己教育理念不符的家长,稍不留神就容易被投诉。当年的评优和绩效奖金也就保不住了,再加上课后延时服务和寒暑假托管服务,很多老师一年到头,也享受不到几天完整的假期,远没有想象中轻松。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双非院校的师范生进退两难。要么努力考研提高学历水平,要么只能跨专业就业,考公务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师范专业也将成为精英教育?

很多家长在选择师范专业还是医药专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便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成绩好就优先报考医学专业,成绩略差就去学师范。毕竟想要学好医学专业难度很大,学习能力一般,家里没有医学背景的学生,去学医学专业注定会异常艰难。

医学生很少有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尤其是临床专业,不读到博士都不好意思投简历。毕竟医学生入职门槛很高,而且已经被列入精英教育范围。未来全日制本科以下学历的医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机会,想要从医只能提升学历,这也是对患者负责任的体现。

如今来看,提高教师从业门槛,也是优化教师队伍的重要步骤。只有教师能力提高,学生才能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不过也有家长担心,名校非师范生教书能力毋庸置疑,育人能力未必优秀。通过提高学历门槛而放宽专业限制,究竟是否对教育有利,还有待观察。#人生大师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