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应该很兴奋,但有些考生,历尽艰辛,获得了高校入场券,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1)
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赵同学,情绪一点也不高涨,他甚至跟朋友抱怨:“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但我却不想去读了”。
高中三年,赵同学的成绩起起伏伏,不是很稳定。好在高三一年,他的成绩没有太大的波动,基本能排在班级中上等的位置。按照以往的经验,赵同学只要能保持这个名次,应该就可以上一所一本高校。然而高考成绩下来,他的发挥有点失常,没有考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所以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不得不降低标准。
“我本来是准备复读的,但担心明年高考又会出现意外”,赵同学苦笑着说,“现在录取的这所高校,我真的看不上”。
赵同学不想读书了,还有部分原因与他的父母有关。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有意的两所高校,父亲都觉得“不好”。父母觉得,既然是上二本院校,就在本地上,而他想离家远点,不想跟高中一样,天天生活在父母的眼皮底下。
后来拗不过父亲,赵同学填报了本地一所本科院校,被一个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专业录取。几个因素综合下来,他对上大学的期待越来越小,所以当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不仅不兴奋,反而冒出“不想去上学”的念头。
2)
部分在校大学生,会因为不满现状而冒出“退学”的想法,但很少有准大学生,没有进入大学校园就决定放弃学业。
在校大学生对自己就读的高校有较多的了解,他们公开表达“退学”的意愿,可能是一种情绪发泄,比如对专业不满意、对授课教师不满意、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不满意等等;也可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毕竟每年都有少数在校大学生,主动申请退学。
不过,作为没有进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在对就读院校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做出“不去读书”的决定,这让很多人不能理解。
前面提到的赵同学,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是高考没有发挥好,没有考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对被录取的院校没有期待;第二是父母在自己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强加了他们的意愿,导致自己失望情绪更重。
确实,有了这两个理由,就算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是心无波澜的。看着手上的通知书,想的不是如何面对新同学、如何尽快转变身份,而是要不要放弃这次机会,明年再博一次。
当然,我们猜不出赵同学究竟是怎么打算的,但他很明显陷入了一种消极的状态中,倘若任由这种情绪泛滥,或许他真的会放弃上大学。
3)
冲动之下,人很容易丧失理性。如果家里有矿,折腾得起,对被录取的高校不满意,的确可以放弃这次上大学的机会。不过大多数人的家庭资源没有富足到那个程度,他们折腾不起,因此应该理性一点,慎重一点。
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好好拾掇一下自己,调整好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事实上,我们对录取学校不满意,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或许等我们进入了学校,认识了新朋友,熟悉了新环境,会逐渐认同这里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氛围,渐渐成为高校的一部分。
至于以后能不能成才,则要看大学四年的努力程度了。如果大学期间足够努力,完全可以通过考研考上重点大学。我们身边有许多领域专家,本科阶段就读的是普通院校,他们就是通过考研上的知名大学,再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大牛的。如果自己不够努力,就算本科阶段就读的是名校,也不一定能在学业上取得多大的成就,这样的案例我们并不少见。
简单地说,我们不能把失败带来的怨气撒在自己不了解的高校身上,它或许没有那么优秀,但一定有它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况且,我们的水平也只能上这样的大学,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让自己变得更有实力。
未来充满变化,我们不要冲动,而是要理性,要冷静,这样才能做出最科学的决定。
今日话题:你当年高考的时候发挥怎么样?有没有考上心目中的理想高校?欢迎大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