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分析:“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

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横亘江淮之间,东瞰南京,西扼武汉,绵延八百里,山川壮美,气势雄浑——这里就是大别山。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里“28年红旗不倒”;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的落脚地……无数英雄儿女胸怀理想信念,投身革命洪流,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伟大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就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而成的。在大别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白色恐怖和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百折不挠,涌现出无数的革命英雄和革命志士。

虎胆将军彭雪枫,“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在战场上壮烈殉国,践行了“军人在大敌当前之际,当以捐躯沙场,马革裹尸为荣”的铿锵誓言;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立志“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1岁;鄂豫皖苏区创建人之一的吴焕先,“赤胆忠心,英勇善战”,虽生于地主家庭,却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一家六口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杀害,自己牺牲时也只有28岁……

28年浴血奋战,20万大别山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的烈士就达13万多。英雄的大别山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革命紧要关头,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了重大牺牲,展现出胸怀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为了砸碎旧世界、建立新社会,大别山区英雄儿女们矢志不渝、革命到底,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以悲壮牺牲造就苦难辉煌,让中国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空高高飘扬。

群山巍峨,江淮浩荡。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大别山精神,激励后来者前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大别山精神不仅是革命年代的精神支柱,更是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让我们赓续红色血脉,奋力逐梦前行,不断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画卷!

[试题]文章中引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有什么作用?

[试题命题说明]高考阅读材料注重立德树人,让学生在做题中受到正能量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无疑是高考阅读材料的重点,培养考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英雄精神,做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高考考查要点]从高考语文的考查要素来看,本命题注重对考生分析能力的考查,当然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全文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比理解能力又高了一个层级。

[技巧点拨]我们在做分析题的时候,不能凭想当然,跟着感觉走。而应该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从具体的语句中,从语句的前后勾连中,从整篇文章中,来作出由小到大,由个别特殊到普通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具体分析。

基于这种原则,文章中引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至少应该有下面三种作用:

从具体的语句来看,它表现了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不甘平庸的伟大志向和为改变旧世界矢志不愈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从前后语段的勾连看,它论证了大别山精神就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而成的;从全文看,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富有说服力。

考生朋友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语文高考时能不能考出好的成绩,平时的语文知识积累以及做题训练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没有一套熟练的做题技巧,想考出好的语文成绩,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答题技巧学习。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了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中分析试题的技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