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大多数人来讲,高考就是决定他们人生未来的一次大考,相当一部分普通人,通过高考考上了名校,又考上了研究生,最后成为了行业精英。
高考如此重要,所以不管是学生个人,还是学生家长,都非常重视,大家拼尽全力,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可是,能成功实现目标的,永远只是一部分学生。
1)
赵先生的儿子虽然在初中阶段是班上的佼佼者,但因为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刚上高中的时候成绩不起眼,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排名在全校250名左右。
按照以往的高考情况,在那所高中,250名左右的位次,能上一个中等档次的211高校,绝无可能考得上985大学,可是赵先生儿子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考上985”。
为了实现目标,他一直保持勤奋的状态,不仅及时完成老师交办的学习任务,还自己给自己加一些学习任务,每天如此,从不懈怠。另外,他把大的学习目标分成许多小的比较容易实现的学习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他就觉得自己有了新突破,成绩提升了,又收获了成就感。
经过不懈努力,高二的时候,赵先生儿子的成绩能排在全校第150名左右;进入高三,他的成绩基本稳定在全校前50名,最后高考以毫无悬念的成绩进入了一所985高校。
“从高一到高三,基本上是一年进步100名。其实在这期间,儿子的成绩也有过一些波动,但他一直很乐观,相信自己有考上985大学的实力”,赵先生笑着说:“临近高考,其他孩子都紧张得很,但儿子却比较轻松,这种心理状况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
2)
高中三年,一年进步100名,一举拿下“985”!这种学习成绩进步的案例时不时在我们身边发生,而我们要关注的,则是背后的3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因素:拒绝拖延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研的学生中,75%的人认为自己偶尔拖延,一半的人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大学生如此,中小学生也是如此。许多中小学生成绩不好,就是长期拖延造成的。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他们拖着不写,到实在没办法要交作业的时候才动笔。有时候,一个长假七天的作业量,他们能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作业质量之低可想而知。用这种方式完成作业,不仅起不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孩子对作业的厌恶情绪。
但赵先生的儿子,每天都会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同时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学习任务,日事日结,干净利索,从不拖延。
第二个因素:乐观自信
乐观自信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当进入高三,考试成绩出现了波动,许多学生会表现得“忧心忡忡”,但乐观自信的学生就能轻松面对。
乐观自信的反面是悲观自卑,有乐观自信的学生,就有悲观自卑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不会太好,因为他们容易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成绩不好导致悲观,越悲观越没自信,没自信学习热情就会下降,成绩会更差,然后更悲观。
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比较悲观,不要紧张,也不要用类似“要乐观起来啊”这样的空洞口号来激励他(她),对乐观的人喊这种口号是锦上添花,对悲观的人喊这种口号只会让情况更糟糕。家长应该跟孩子开展多频次的交流,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并用言行慢慢引导孩子。
改变孩子的“悲观状况”是一场长期战斗,不是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就能达到目标的。
第三个因素:良好的学习策略
985高校每年招收本科新生在二十万人左右,而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突破一千万人,也就是“100名考生中只有约2个人能上985大学”,所以说“考上985大学”这个目标非常难实现。
不过张先生的儿子很聪明,他定下了“考上985大学”这个大目标,却没有在这个艰巨的学习任务上纠结,只是把艰巨的学习任务拆分成一个个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的学习任务。每实现一个小任务,他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会增加一点,学习动力就会强一点,离大目标就会近一点。
这种学习策略就是“成功螺旋法”:将复杂的长线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小任务都能从中获得胜任感,进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今日话题:你在培养孩子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