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到141分难吗?很难!但是当你拥有了这三个思维套路去写作之后,作文那是一考一个准,再也没有下过50分。
这三个思维对于大学论文、国考申论等等写作当中都有惊人的妙用,方法很简单却很巧妙,很适合应急考试。
那些作文55+的学霸的写作功底,我都给你凝聚在这篇内容里了,包括你们想要的,无论怎么写都不会出错,但是又不落入俗套的20个人物素材也放在最后了。
看完这篇内容,你没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如梦初醒,算我输!所以先简单收藏一下,看一次你可能消化不了,考前要反复地再翻出来看!
完整版在文末获得,可自行打印学习!
第一步,破题立意技巧
你要是有时间,现在去看个10篇55分以上的作文你就知道了。高水平的破题,无一例外都是抓住了两个对象和一对关系!
只要大家能发现作文材料中隐藏的这个关系,去分析这个关系对应的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题就是破了。
通常还会启发出至少三种以上的立意,你再也不会出现那种看完作文题之后没得可写,不知所云的问题了。
比如说你单写梦想很土,但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更有发力点;比如说单写英雄很土,但是英雄和柔情这对关系抓住了去写,就能写深。
再举个例子, 2021年新高考的全国一卷《体育之研究》提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卑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下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按照上面这个思路找两个对象,如果你找的是体育,那么你就找不到第二个对象了,显然这是一个不完善的立意,我们排除掉。
我们发现强和弱是两个对象,那么接下来就去找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从题目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已知的关系,其实就是强和弱之间的相互转化。
那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细化这个关系,就可以产生出诸多立意:
第一个主要写强,你可以写如何避免强转化为弱;
第二个主要写弱,强调由弱也可以变强,纵生而弱难抵向强而生;
第三个可以写强弱之间的相互转化,弱点放在转化的条件,强不傲弱不悲,胜不骄败不馁。
注意!这个关系不仅仅是可以相互转化,他们也可以互为前提或者是相互促进,或者是a是b的前提, b促进a发展,就是他们双方关系不一样也是可以的,可以形成崭新的立意。
当然,不仅仅是这个题目,向全国三卷“谈有为和可为”同样是两个对象,一种关系。鲁迅讲:“立意在反抗,指规在动作”,也就是说知可为固在紧要,然关键仍看实干。
重点就是在于有为,那立意当然也可以在有为,欲有为行当可为,那同样王阳明讲“知行合一”,那我们可以抓住关系,谈有为和可为之间的统一,两者之间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现在这个立意的套路你应该就很清晰了,像北京卷“二生不逢时,生逢其时”,对象就是时代和个人;上海卷的“时间沉淀和价值认可”,对象就是时间和价值,浙江卷的“取与舍”,它们的本质都是这个破题套路。
第二步,强深度+大格局的写作框架
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不是文采,而是你的思想。写议论文,文章的思维是否有深度,其实就是阅卷老师能否给你打到50分以上的关键。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作文平淡、浅显、平白,建议你记住这五组词,深度格局立刻就有了。
小我—大我、局部—整体、现象—本质、虚—实、内—外
我们还拿强与弱这个作文题举例:小我可以是身体强弱,但我可以是民族国家的繁盛衰弱,那局部可以是一隅之强弱,影响至一人一城,或者是一国一个时代的强弱。
那么现象可以是强弱,本质可以是坚持、科学等等原因导致强弱之间的相互转化。
那么“实”你可以选择体育之强弱,需选择精神品格,民族精神之强弱,那也可以是我国之强弱,也可以是世界发展和历史进程,这样格局不是一下子打开了吗?
任意选择一个框架,加上第一步我们提到的那个立意,就是一篇高分作文的框架了,建议大家要先列作文框架,再动笔去写作,大框架就是中心论点加三个分论点要写好。
分论点怎么写,就是用那个强深度和大框架的格局去套,再用上统一的格式,作文逻辑这部分的分数就满了。写好之后,检查一下是不是具有扣题、递进加格式的特征。
第三步,一眼万年的亮眼文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起绚丽的词藻,扎实贴切又不落俗套的素材才是更重要的,大家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建议大家在考前积累20个写作素材,每个积累的素材不是一个人物背几句话,而是去研究这个人物,一个立体的人物。
每个人物包括积累一个名言、三个故事,思考至少三个适合这个人物的主题。那么今天呢,也给大家准备了20个非常好用又不落俗套的人物素材。
以下就是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考议论文20个人物素材】
文末有电子版资料打印的方法!
由于篇幅有限,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
完整电子版资料打印方式:
1、评论提分,点我头像进入主页关注
2、点私信发送【666】即可
如果需要其他年级、科目的完整精品学习资料,可以进入主页浏览其他文章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