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我们喜欢看别人的故事,并不是看热闹,而是我们能够通过别人的故事汲取到有用的东西,人生是未知的,作出选择以后也是未知的,但是别人的故事、别人走过的路,却是已知的,这就给了我们正确的指引和方向。
年轻时沉迷游戏,人生被耽误了10年
今天要分享的主人公叫吴东,他现在是四川农业大学药物制剂专业大一新生,可是他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大一新生,他脸上已经没有了稚嫩和迷茫,他脸上已经呈现出了沧桑感。
因为他已经32岁了,他是90年的,属于第一批90后。
32岁参加高考,是他第三次走上高考的考场,10年没碰书的他,设定了目标,从工地退出来,就开始踏实备考,最后考出了570分的好成绩。
吴东之前两次参加高考,一次考上的是北京的211院校,一次是四川省内的大学,可是那个时候的他沉迷游戏,两次读大学,都因为耽溺于游戏退学。
退学之后的他长期从事高温作业,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和辛苦。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甘于这样的人生,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样进行下去,所以他决定重新奔赴高考。
虽然十年没有看书,但是目标立定了,他就排除万难,调整状态,让自己重新找到了学生时代的状态。
考出570分,虽然不算惊艳,但是对他来说已经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了,现在回想起过去的十年,他很后悔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不过从现在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他希望能够考研深造,既然选择了就希望能够走得更远,不辜负重新来一次。
人要为自己的无知买单
年轻的时候沉迷于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吴东的自制力提升了,体验了人生的艰难,他醒悟了,虽然这一点有点迟,已经晚了10年,但是只要重新开始,人生就有希望。
不过他也是为他年少时的无知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为32岁这个年龄,真的不年轻了,同龄人大学毕业工作都已经10年了,成家立业,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而他却只能回炉重造,虽然干劲十足,但是结果还不可预知。
年轻就是资本,人生浪费了10年,一切都变得不一样,十年间可以改变很多,丢失了十年,就是丢失了很多可能性。
人总是要为自己的年轻无知买单,也许是同等时间的代价,也许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孩子沉迷于游戏,家长该如何引导
家庭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家庭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父母用自己的先见之明,给孩子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让孩子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吴东的家庭背景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太清楚,不过我们做家长的,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看到的、经历到的,总结成经验,把这些经验用到孩子身上,避免让孩子去通过自己的实践付出惨痛的代价。
如果家里有沉溺于玩游戏的孩子,不妨把吴东们的故事讲给他们的听。
光是靠讲故事是不足以约束孩子的行为,不足以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如果孩子沉迷于游戏,家长要做的除了讲故事,还有“软硬皆施”。
讲故事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家长不允许他们沉迷于游戏,为什么他们不能沉迷于游戏”这个道理,要让孩子明白“家长完全是因为预见到了未来,所以才会去制止你,而不是单纯跟你过不去”。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陷入一种“轴”的状态,他们有的时候就是没有理由地反对父母,父母支持的,他们就要反对,父母反对的,他们就要支持。
了解这个特定阶段的孩子的这种情绪冲动和性格特点,再对孩子去引导和教育,会更容易见效。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有自己的想法,迫切想要独立,但是到底要依附于父母生存,所以父母对他们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力的,想要把孩子拉出来,不让孩子沉迷于游戏,好的方法就是“留有空白”。
什么是“留有空白”?就是允许孩子在某个时间段去玩,但是该学习的时间就必须要好好学习,这一点毋庸置疑。
比如说我们可以跟孩子约定,周一到周五没收手机,周末休息的时候,高质量完成作业以后,允许他们自由玩游戏。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我身边就有亲人朋友用这样的方法,解决了孩子游戏瘾的问题,只要孩子不耽误了正常学习,偶尔玩游戏,家长应该选择无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提升自控能力。
如果不问缘由,选择“一刀切”,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逼迫孩子进入到一个极端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许是当下就形成,也许是延迟到读大学以后形成,到时候还是前功尽弃。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长远教育,而不是一时的效果
我觉得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形成长远性的影响,就是父母的说教、引导对孩子产生终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最忌讳的是“当下”,当下孩子迫于父母“淫威”,选择妥协,但是当孩子脱离父母的管控以后,就完全失控,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是最容易毁掉孩子的人生的。
而想要形成长远的影响,就要“温水煮青蛙”,让孩子感受到温度的同时,给孩子施加一定的束缚感,但是同时留有空白,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适应这种束缚感,然后自己认识到父母的苦心。
一旦孩子形成了好的习惯,形成了自律感,父母的影响就到位了,之后父母就不用再担心孩子了,因为孩子一定会朝着他更舒服的方向发展,而这个方向一定是积极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