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下半年,都会有众多的高校会公示被录取而没有报到的学生情况,将他们作为自动退学处理,比如大家热议的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2021年105名本科新生未报到、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也有105名新生未报到。近十多年来官方都没有公布过高考录取中未报到的人数,只有在2004年,官方公布2003年被录取的428万新生中,真正报到的人数只有382万人,有46万人未报到,比例达到10.75%。
每年高考录取结束,高校开学之后,除了一部分被录取未报到的学生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虽然报到了,但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因为各种原因退学。近日爆出的清华大学一位学生在入学接近3个月时,选择主动退学。据透露,该学生是一位强基计划录取的物理学专业的学生,退学原因是因为自己本来喜欢经济学类专业,因为高考文化成绩只有不到670分,如果通过裸考机会不大,在老师的建议下选择了强基计划,最终因为强基计划被录取,可入学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物理学这个专业,最终萌生退学念头。
从这位考生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几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间接驳斥了一些高考志愿填报的谬论。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学校至上论。在很多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网络舆论中,都在大肆倡议学校最重要的观点,只要学校好,学什么专业无所谓,甚至某些985高校的校长都为这种观点背书。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位学生已经考进了清华大学,国内已经没有比它更强的学校了,如果按前述网友的观点来说,这位学生无论读什么专业都应该满意了,何况物理学专业并不差,可这位学生居然选择退学,由此说明专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清华大学的学位也无法挽留这位学生对专业的不满意。
第二个问题是一味冲高的风险。在这位退学的清华学生高中母校眼中,同样是学校至上,为了学校能有更多或者出一个清华,不惜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斩断学生对专业兴趣爱好的需求,强行让学生参与清华强基计划,最终学校是成功获得了社会声誉,培养出了一个或更多一个的清华学子,可未曾想到,学生对这个专业的超级无感而弃学。这能说明这所高中学校成功吗?非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学校害了他,一味地劝学生往更高一层次的学校里冲,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扼杀在摇篮里。学校为了自己的“业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拔苗助长,这是最终失败的原因所在。
对于高中学校、志愿填报机构、高考生家长等,最容易忽视的是学生的需求、爱好及生涯规划,以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去读自己认为的“好学校”,可最终学生在体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所读的并不是自己所想的,学校虽“好”,但专业“太差”。偏偏在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招生中,对于强基录取的学生明确指出不能转专业或退出强基去选择普通专业就读,此时的学生唯一选择就是退学。
我们可以发现,假如这位考生选择的是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其他985高校的强基专业,如果学生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强基班的学习,或者自己不喜欢这个强基计划专业,他完全可以退出强基计划班级,选择到其他普通类专业继续就读,后期还可以参与学校的转专业机会,这样势必就不会导致学生做出退学的选择。
所以,我们在为高考生做规划时,不能置学生于不顾,不能只看学校不看专业,不能不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职业规划等等,一个看似如此成功的高考志愿与录取结果,最终却还是失败了,各位高考生及家长、甚至于某些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能从中学到一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