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 真的就只是“道德范畴”的问题吗?

最新进展来了。调查此事的当地公安局表示,高考生曹某某的行为属于道德范畴,且没有造成社会危害,不属于违法行为。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个“道德范畴”的问题?而且,问题只是这么简单吗?

看过钱钟书先生《围城》的朋友,应该发现了熟悉的味道。我先说说这个桥段。

在这部中国近现代小说名著中,主人公方鸿渐曾在欧洲留学,混迹于几所大学之间,但是因为浑浑噩噩,没有能拿到文凭,为了“回报”供养他的父亲和资助他的准丈人,因此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来交差。在他回国返乡时,受到家乡父老的隆重欢迎,当地乡绅和报馆都来迎接、采访,学校还请他去给学生演讲,由此闹出了不少笑话……

不知道曹某是否看过《围城》这一段,如果真是模仿的方鸿渐,不知道算不算现实版的“致敬”,但起码算是很有文学素养了。

果不其然,在曹某参加的高考科目中,语文成绩是最好的(82分)。而花3千元买这么一个假文凭,也可以看出他的数学成绩真的不咋地(22分)。

然而,这个新闻事件可能比小说桥段更为荒诞。高考生曹某找人伪造了清华的文凭后,拿回家中交给父亲,父亲居然没有查验真伪,这就不禁让人心生怀疑——您儿子几斤几两,您平时会没点数?

新闻里面转引了网友的话,说该学生伪造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然后带回来给父亲一看,父亲老高兴了,马上安排杀猪宰羊,还花了几万块摆酒招待亲朋好友。不但如此,还准备模仿古代的“状元及第”——戴上大红花游街,以光耀门楣。当地也是一片喜庆,一度还引发了全村拉横幅庆祝,当然,鞭炮也是少不了的。

父亲不查,并不代表其他人就相信了。

能考上清华的学生都是人中龙凤,无论在中国哪个城市(角落),肯定都是比较轰动的新闻。所以,有人对曹某某的“超水平发挥”产生了质疑,当地招办一查,原来是假的,曹某实际总分只有可怜的235分,距离清华的录取分数线差了十万八千里。

据说,曹某的父亲听说真相后当场气晕,马上送医,经抢救方才苏醒。醒来之后医生给曹父马上检查了血压,结果显示高压220,于是曹父大骂不孝子:“呸,考得还没我的血压高!”

听说上述曹父晕倒这段是个杜撰,是网友为了调侃这对父子而编的段子。无论真伪,我倒觉得逻辑上也说得通。如果真有此事,曹父也不值得太多同情。更何况,当地镇府工作人员也表示,“这是小孩子不懂事,作秀”。

经过上述分析,几个基本结论也就出来了:

一、曹某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的行为,虽然欺骗了他的父亲,欺骗了他的亲友好友,但是如果没有造成明显的社会危害,包括其他人的财产损失,那自然是不属于违法。

二、但是我们知道,地方上有摆酒以收取礼金的“民俗”,如果此事属于曹氏父子串通后故意“策划”的行为,而且收取了礼金,那这个行为就另当别论了。至少不仅仅是道德范畴以内的问题了。

三、这一点文中其实已经提到了,“知子莫若父”,您儿子几斤几两你能不知道?平时成绩倒数的货,突然考上了清华,您也信?从曹父跟儿子合影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满心欢喜的,似乎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妥。曹父看年纪并不太老,不但不老,看上去还很年轻,至少还是青年,体态也并没有到那种脑血栓拖着腿走路的地步,那您的脑回路也太岔了吧。

四、这事儿基本定性了——“纯属娱乐”,而最开心的当然是广大的吃瓜群众,但是为何大家却把这只瓜吃得津津有味,而且乐此不疲?我看啊,还是所谓的“名校情结”在作祟,如果曹某“考上”的只是普通的学校,大概不会搞成这种“举国皆知”的程度吧。而大家如果不去吃这个瓜,大概它也就不香了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