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高考生、家长及网友眼中,高考志愿填报时,四大坑专业“生化环材”是不能碰的专业,在网络舆论的裹挟下,这些专业在高考录取中,大部分都成了学校录取最低分专业,特别是材料类专业,几乎都成了众多名校在各省市的投档分。
材料类专业真是“坑”?
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就刻意避开材料类专业,而在选专业时却唯“双一流”是举。可是,他们却没有发现,在“双一流”高校中,有30多所高校的“双一流”学科都是材料学科,而且有些高校有且只有材料这唯一的一个“双一流”学科。比如苏州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都只有一个材料类的“双一流”学科。还有部分高校虽然有一个或多个双一流学科,但也都属于“生化环材”范畴,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只有化学、材料等两个一流学科,福州大学只有化学学科,华东理工大学则只有化学、材料、化工等三个学科,内蒙古大学只有生物学学科等等。为何很多高考生在选专业时避开了生化环材专业,可是在选学校时,这些只有“生化环材”一流学科的高校却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绝对的优先权?
笔者提出上述疑问,只是想告诉大家,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不要受到所谓的网络舆论所左右,而要看自身的职业规划、就业目标、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来做决策。“生化环材”四大坑专业不能选,那为何材料类专业每年招生近7万人,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年招生规模也接近2万人,难道他们都是没有专业可选了吗?并不尽然。
笔者以2023届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来列举一个实例,这5位毕业生是湖南工程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于深圳某央企,初始年薪均达到16万元,而一年前入职该单位的同校校友,目前年薪已经超过20万。材料类的本科毕业生不好就业,没有出路吗?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并不尽然。只是说,学材料类专业,最好还是要考研深造,毕业后出来才能更普遍地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与薪酬待遇。
同样的材料专业,五花八门的专业方向分析
同样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不同的学校,学习方向会有明显的不同。大家清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其实就是材料类专业中的一个泛专业,其方向可以包含材料类下的其它各个专业方向,比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冶金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等,不同高校在不同材料上具有自身的优势,高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关注这个方向上的不同。比如说中南大学在粉体冶金材料、有色金属等方向上具有极大优势;东北大学则是金属材料领域,浙江大学则是高新技术材料领域,华东理工大学优势在纺织材料领域,浙江理工大学优势在丝绸材料领域,武汉科技大学侧重于耐火材料领域,华南理工大学优势在新型高性能与功能材料领域,武汉理工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优势在建筑材料领域,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侧重的是航空航天和耐高温及耐低温的防腐蚀材料领域,青岛科技大学优势是橡胶这个高分子材料领域,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侧重于纤维、塑料等高分子材料领域,长安大学的优势是公路、机场材料领域,昆明理工大学的优势在有色金属领域,北京科技大学则以新材料与新技术为特色,……等等。
我们来看同样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学生被录取进上述不同的高校,学习方向上竟然已经达到了14个不同的方向,此时,你就会明白,为何在“双一流”评估结果中,这么多高校的材料学科能进入“双一流”阵营,不同领域的材料,高校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同样是材料类专业,可能冶金材料方向的专业不是太吃香,但高分子材料会吃香,哈工大和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材料更是求才若渴,北京科技大学的新材料与新技术更是材料领域最吃香的一个方向。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材料专业并不会是坑,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专业,如何看待材料类专业的学习,如何把握材料类专业的方向,这才是高考生、家长在关注材料类专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你明明将来想从事航空航天类材料方向的就业机会,可是你报考的却是中南大学的材料类专业,而中南大学教会你的极大可能是粉体冶金材料、有色金属材料方向上的知识为主,你本科毕业时,想要进航空航天类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机会肯定比哈工大、西北工大的毕业生要低。
明白了这些,你在选择高校时,填报材料类专业时,你就会非常精准地把握好自己的未来,此时,材料专业在你的心目中,绝对不再是“坑”,而是起飞的高地,比其他专业会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