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大类招生后如何专业分流? 专业分流和转专业是一回事吗?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严格规范高校大类招生行为,高校原则上按专业开展招生,少数探索大类招生的高校要精心制定培养分流方案,确保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2023年2月8日,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辑任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云海与东南大学教授孙莉玲就“高校大类招生,你真的了解吗?”话题展开了讨论 。

因篇幅较长,直播内容将分为多篇推送,敬请关注。

上篇回顾:高校大类招生的利与弊

主持人介绍

任蕾 : 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辑

王云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嘉宾介绍

孙莉玲:东南大学教授

Q:大类招生的分流方式有什么?

王云海:各个学校的分流方案都不太一样。

从时间上,有的是大二第一学期的时候分流,有的是大三的时候分流。

从方式上,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这个类里面的这些专业进行分流。还是以我们学校为例,比如工商管理类下的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5个专业共招200人,其中180人想学会计,但会计只有100个名额,所以就会根据学校的分流方案,按照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甚至高考成绩、平时成绩、综合成绩等进行分流。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学校都做不到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去分流,欧美国家的高校也做不到,但相对会比例大一些,而且在转专业甚至转学等方面的机会也相对多一些。如果真正能够做到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去分流,或者可以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再多一些选择的机会,比如增加转专业和辅修双学位的机会,学生和家长就不用像现在这么纠结了。

任蕾:中国教育在线也为高校提供国际服务,我们今年在和国外的一些高校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美国一些高校的热门专业现在没以前那么容易转了,因为想读的人太多了,学校资源是有限的。

孙莉玲:一些中外合作办学和新型学校对于专业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但是传统高校大多数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

首先,“大类”中的专业在没有做大类前确实是存在招生分数差异的,这也的确给一些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先进入“大类”再进入心仪专业的机会与可能;但也存在着对“大类分流”的过度宣传,并非是可以无限制地自由选择专业。实际上高校在做招生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把大类下面的每一个专业在分流时应该接收人数的上限和底线给框定住了,也就是说不会出现所有人都能去好专业或某一个大家都不想选的专业最后没人去的情况。

进入到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每一个专业的老师,尤其是大类招生专业的专业学院老师都特别卖力,一方面大量派本学院的老师去做班主任,另一方面大量开seminar课程或研讨类、讲座类课程,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能让学生对专业重新认知,希望排名靠前的学生能选择自己的学院,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优化本专业生源质量。但分流计划已经框定了,就会有同学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志愿进入心仪的专业,这是不争的事实。

Q:大类分流和转专业是不是一码事?

孙莉玲:专业分流和转专业不是一个概念。专业分流指的是在招生的这个专业大类里依据学生的综合排名进行的专业选择。转专业指的是从被录取的专业或专业大类转入到其他的专业或专业大类去学习。

专业分流我们刚刚已经介绍了。转专业绝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考试的方式,在考试之前会有资格审核,每个学校的资格审核要求不一样,有的学校要求学分绩点达到2.0就可以参加转系转专业的考试,有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可能提出的要求会更高。学生要通过相应的考试或考核,考核方法是比较多样的,但总之一定会有一个评价的标准,或者是用笔试,或者是用面试,或者是综合打分。

但是每一个专业能接收多少学生转入实际上也是有严格规定的。一方面大学资源有限,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对专业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不只是需要某一类专业的学生,而是需要各类专业的学生,大学这一端有责任做好人才的部署和把控。

Q:有的大类招生专业差别比较大,那么学生在分流前学习的知识会不会杂乱啊?

孙莉玲:我觉得不会。因为国家现在需要复合性人才、交叉性人才,而复合和交叉就需要知识的多元性,如果大学一年级学的知识能更宽一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我觉得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是比较有利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