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晚摸黑时分,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吉林日报、文汇报、中新网、光明网、北青网、澎湃新闻、极目新闻、闪电新闻等顶级高端大气一流权威媒体纷纷报道,2023年研考国家线发布。这些大媒体的权威报道中,让我这位老媒体人习惯式地注意到一个词,“研考”。俺此前一直用的是“考研”,这以后得纠正,要不然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的年会上得再咬文嚼字一回。
2023年研考国家线发布?对于我这位30年前老掉牙的大学生来说,原本应该没有什么关系,但按血缘却又不得不扯上关系,因为有孩子呀。并且看来,不仅在今天扯上关系,而且在过去早就扯上关系,因为考研前面要考大学呀,考大学前面要高中、中招、小升初、小学、幼儿园、起跑线。这前半生,基本上就算搭进去了。这还不算完,孩子之后还有孩子,愚公说“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甚是!
在2023年研考国家线发布前,“忙得很”配套扛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大旗,就显得无比庄严合理。俺,就是这忙得庄严合理的一个人。在这百忙中,学到一个新词“双非”,当孩子说这个词时,我听成“双飞”,从而赢得鄙夷不屑的眼神。在认真学习后,终于弄明白了“双非”是非985非211高校的简称。记得,985、211前些年好像早已被欢送告别,创造性迎来“双一流”,但老物件儿就是这么坚挺,不服不行。
“双非”,这创新,绝对是一流的;对于文化自信的我们文化人,玩字玩词也绝对是一流的。双一流,不服不行。
突然想到一个词,“三非”!当985、211告别远去留下坚挺的背影,当双一流新时代刚刚好正开始流行,那些非985、非211、非双一流的高校,“三非”才是最新最正确最准确的标签。不是吗?
考研国家线全过程崇拜,说点不可或缺的考前往事。那是一个春天,孩子紧锣密鼓进入中招冲刺以后(考完试)的阶段,即约摸着科学评估孩子那可能的中招分数,开始了寻找“志愿”高中的过程,两个星期下来,学习了“分配生”规则,学习了大三甲可能,学习了小三甲机会,学习了二十所省级示范高中的空间分布,学习了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等竞相奔波的规则规范……
说一点学习过程中“莫名惊诧”的惊天体会,当时就近到一家省级示范高中,原本想看看学校环境和入学可能,意外得知,就这所高中,竟有九个以上不同的报考志愿类型,提前批的中新、中澳、中美三个国际班,第一批有火箭、重点、宏志(国家级)、宏志(省级)、普通等五类班,第一批次中的普通班,据说还有重点非重点的划分。
这创新,这绝非寻常一般的创新!那个春天,这全过程崇拜的事,我是主角,孩子是配角。当时念想着,多给孩子些学习时间,这也正常。一个春天过去,甚至念想出无限商机,因此参加了中国语文报刊协会那年的年会,并提出“让语文从一门学科变成一门科学”这有光有辉论断。
2023年今天这研考,曾经习惯当主角的自然依然想当主角,奈何力不从心。在孩子精明熟练的“双非”等诸多研考创新词汇中,不得不实现主配角易位,不得不完成代际传承。在这潜藏没有文化自信的传承中,我今天一大早看到了新一代人对2023年考研国家线顶礼膜拜的至高赞美: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也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时间慢慢来到3月,春已过半,万千考研考生期待已久的2023年考研国家线终于姗姗而来......万千考生翘首期盼,2023考研国家线公布啦!考研之路最后一站,通过国家线的同学即将面对的是考研之路的最后一站,考研复试,距离现在最多半个月的时间,时间非常紧迫了……”
严丝合缝闭环,考研国家线,全过程崇拜。
架火烧砖,过程就是目标,过程就是创新。
拥抱“三非”时代,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