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认知觉醒》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那么努力,还是只考了专科?
我是一个专科生,报了志愿听到最多的话是:
你报了什么学校?
你这学校怎么没听说过,高职是吧?
我总是点点头,因为我读懂了他们的嘲笑。
在大多数人眼里,你上了专科就意味着你高中没有努力,你上的所谓大学就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了学习,我付出了,我没有遗憾,要说遗憾,只能说我没有上本科。
我可以不用闹铃五点就起床去教室背书(因为去得早,班长把教室门钥匙都给了我)。
晚上别人休息了,我还在开着台灯学习,习惯了早五点起晚十二点睡觉。
我把书背得很熟,喜欢学习历史,以至于历史书上的哪句话,哪个插图在书的哪个位置都记得。
我宁愿体育课逃课,都要去教室做作业,结果被体育老师责罚。
高中三年我从来没有看过电视,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学习。那么,我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上了专科?
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我从书中反思到了什么?
一、思考与行动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中说:“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反思,反思之后的行动更重要。”即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我上学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一上高中,老师就会说准备错题本,我准备了,别人的错题本是用来纠错以至于学会这类题。
而我的错题本既要本子好看,而且要写得美观。
总是在抄写我差不多会了的题,或者只是弄懂了这一道题我就把它抄下来而已。
抄笔记也是,大家记下来的都不抄,而我,总是在抄笔记。
记得初中有一次,同桌借我的笔记本看,看完后他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你的笔记记得这么认真,你的成绩总是中上,而不是最好呢?
那就是,我虽然抄了笔记,但我并没有完全记住,没有完全理解,就为了把它工整地抄在本子上。
我花了大量时间在学习,结果成绩还是那样。
我明白,我虽然学习了,但我并没有深刻反思这道题的解法,并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继续钻研,这道题还能怎么解。
如果我花了时间去学习,我思考了,并能把这道题的解法用在解其它题上,那么问题就解决了,遇到类似题型,就不会变成睁眼瞎,从而成绩也会得到提升。
二、专注和找主观原因
书中说请教朋友孩子成为学霸的秘诀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有问题只找主观原因。
那就提到了专注力和找主观原因这两个点。
对待一件事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把每次作业当成考试,这样你的心态就会不一样,考试不允许你去喝水,乱跑,会让你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做题这一件事上。
前两天看了《圆桌派》邓亚萍老师说的就是学习这件事。
你要让他从小小的作业,小小的练习有合适的节奏,那么他在考试,比赛他才可以从容应对,因为他一直用这样的标准做着。
而我,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做这件事,想那件事,很容易让自己分心。
就像明明上的是化学课(我是文科生不喜欢化学),我偏偏要转身偷偷抄后面黑板上的数学题目。
每次考完试,从来没有彻底认真地分析试卷,总是在找客观因素:那个同学抄的,本来这道题我选的A结果被我改错了,老师出的题太难了等等。
邓亚萍还分享了一个故事,她说,有次儿子去南方打球输了,回来她问输球的原因,儿子说天气太潮了,地滑,总会说着客观原因,反正就不是他自己的原因。
她不停地劝,说客观因素每个人都会有,但自身问题是最关键的。
后来,儿子得了男单冠军,比较有自信,又一次比赛,儿子输了。
这个时候邓亚萍再去问儿子时,儿子竟然没有说是客观原因,他告诉邓亚萍说他飘了,他想再学点新技巧。
邓亚萍说她很高兴,儿子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觉得自己该更努力学习新的东西了。
三、学会休息与努力
我们常听的一句话:“该学习时好好学,该玩的时候好好玩。”
有效的学习是保持专注力,学习时集中注意力,一心去学习,下课了,体育时间好好玩,让大脑休息。
我总是在焦虑,上体育课时在想,我的作业还没做完,我的那道题还没解出来。
可是做作业的时候,却傻眼了,这道题不会,换下一道,换另外一个科目的作业,总在那磨时间,看起来好像还在努力。
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迟,结果没学多少东西,上了老师讲重点的时候,我偏偏睡着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学习就是明确目标、极度专注、有效反馈、刻意练习、学会劳逸结合。
对于高中同学来说,明确高考是你奋斗的目标,把每一次小考试,小测验,当成高考,严格要求自己。
对于错题,不懂得题多反思,多总结,多反馈,你会发现你的进步不止一点点,多练习,勤思考,懂得劳逸结合,那么你的高考就不会太差。
这是我读了《认知觉醒》的一点反思,希望可以鞭策我,让我的三十岁有所改变,也希望给面临高考和不会学习的同学一点启发。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