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四月初,各强基计划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就会公布了,到了四月份,有意报考强基计划的同学,就该报名了。近期问及强基计划的朋友比较多,干脆写篇文章,聊聊大家关注比较多的一些问题。
第一部分:什么是强基计划?其招生院校、专业有哪些?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计划强调“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该项计划,2020年开始实施,所以,并不是很久,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共计有39所,就是大家所熟知的39所原985高校。
招生专业方面,主要有9大类: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工科类、基础医学类。
强基计划施行本硕博一贯制培养模式,本科阶段是不允许转专业的;至于说研究生阶段,目前时间尚早,只能说,不知道。
由于强基计划是高校自主决定招生专业的 ,所以,2023年,具体每所高校,会有哪些专业招生,我们还需要看今年的招生简章。这个主要是因为,高校的招生专业,也是在调整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及报名时间
第二部分:强基计划,要不要报?和高校专项、国家专项、综合评价,有冲突吗?
关于要不要报考的问题,涉及一个报考条件以及招生对象的问题,这39所院校,尽管说,对于考生的要求,具体表述方面有出入,但主要就是两类:
1、一类是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2、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这个主要指高中阶段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 ,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是有相关奖项的考生,应该报!
对于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这方面,成绩过一本线是基础,但实际上,刚刚过一本线的话,是没有机会的。
但如果你的成绩够好,还是应该主动的去报名的;毕竟,今年才是第四个年头,相对来说,强基计划比较公平,(高考成绩占比85%,校测占15%)另外,它的限制条件也比较少。
不要忘了,它是本硕博连读的,而且,今年,也就是2023年,还特别强调了“精心做好本硕博衔接等后续培养”。想想现在考研的惨烈状况,你就明白它的优势很大了。
跟朋友们说的是,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尽管有39所,但你能够报考的,只有一所。
所以,如果要报考的话,还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学校的招生专业,综合考虑。
至于说,和其他几个专项计划,有没有冲突,理论上来讲,是没有冲突的;但是,对于没有五大联赛奖项的朋友来说,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注重高考。
顺便多说一句,国家专项,地方专项,不需要参加专门的考试,符合条件的话,一定要填表申请。
第三部分:强基计划的特色及不利因素
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都强调了采用导师制、小班化等,这方面,和带有实验性质的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有些类似。
并且,一些学校也出台了相对应的配套措施,至少看起来是很诱人的。
它的不利方面,主要有两个:1、开设的专业,大多属于基础类专业;对于一些想要快速赚钱,赚大钱的同学,可能吸引力不大?但个人还是想说,不要过于听信网络上的年薪百万,几百万的扯淡话,即使真有,也是凤毛麟角。
2、在一所大学里面,读8年甚至更久,会不会审美疲劳?另外,对于一些准备本科毕业后,到国外高校读研的学生,也是一个考验。
3、强基计划并非考上就万事大吉了,它强调“退出机制”。
第四部分: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及录取
强基计划的相关招生情况,感兴趣的话,可以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以及相关高校的官网上查看;报名的话,同样是在阳光高考网站上报名,(下图中的那个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点开后,会出现强基计划选项)根据提示进行就可以了。
想要被强基计划录取,高考结束之后,如果你进入自己所填报的高校的“入围名单”,需要到高校去参加由高校组织的“综合能力考核”。
然后,按照:综合成绩=百分制高考成绩×85%+综合能力考核成绩×15%的方面,测算出每一位入围考生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对于第二类考生,也就是五大联赛获奖考生,大多数院校都规定了,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学校予以预录取。
但是,没有奖项的朋友们,对于这一点,也不必太过担心,绝大部分高校都明确:获奖考生的录取,不占用高考成绩入围部分考生的名额。
一时之间,想到的就这么多,欢迎朋友们补充。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理性探讨,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