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教育部出台重大举措,目标是“组织高水平高校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人才”。
您没看错!以鼓励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高材生投身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国优计划”,将于今年8月起正式实施,这将对高校、中小学、基础教育等诸多领域,带来持续的影响。
首批试点支持承担“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校,共计30所,全部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几乎囊括了除农业、海洋、民族、农林、国防等之外的所有985大学,其中C9高校中,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浙大、南大、西交大,只有中科大、哈工大被排除在外。
30所高校中,包括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西南大学等5所师范类名校,还包括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这两所江苏双一流大学。这30所院校今后将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第一梯队”高校。
按照计划,从2023年起,每年每校通过推免遴选不少于30名优秀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理学、工学门类有关学科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或教育硕士,同时面向在读理学、工学门类的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重点为中小学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目标是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学生培养。
每年共计不少于900人,虽然与规模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相比,这个人数相当低,但可能会起到“鲇鱼效应”,为高校中小学教师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等带来影响和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部“国优计划的”推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
这项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理工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为清华北大等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选择,鼓励他们走进中小学教育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作为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他们将承担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任,为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项计划的实施,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学生的培养。同时,这也为高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按照培养计划,“国优计划”培养高校通过自主培养或者与师范院校联合培养的方式,为“国优计划”研究生系统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包括不少于18学分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课程教学、科学技术史等内容,以及不少于8学分的教育实践,强化师范生专业素养培养与教学基本功训练。
“国优计划”研究生享受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修完规定学分的“国优计划”研究生可参照教育类研究生免试认定相关规定,按程序申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探索“订单”培养,将探索建立“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优质中小学的“订单”培养合作关系,支持优质中小学与“国优计划”研究生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订单”培养的“国优计划”研究生毕业后,按协议约定到相关中小学任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清华、北大毕业生被招聘到中小学任教,但他们毕业时并没有结束系统的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培训,如今,由教育主管部门出面,推动本科毕业后再读师范专业,对一部分有意向当教师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而对中小学来说,这些有理工科背景的高材生到来,将加强在数学、科学(理化)、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教学工作。唯一面临的尴尬是,一些师范毕业生如今要和清华北大等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竞争,在出生人口持续降低的情况下,他们的就业压力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