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谁给的胆? 学生课堂上两次“锁喉”老师, 揭露了目前中国教育的悲哀

最近,一起中学生锁喉教师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一名男学生追逐教师上讲台,对其实施了两次“锁喉”,直到其他学生上前阻止,这段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起事件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错误行为,更是整个教育体系存在的深层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无数教师,也关系着孩子们的成长。

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已经不敢对学生采取正常的纪律处分。部分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教师稍有批评就遭到投诉。有的老师仅仅因为在课堂没收学生手机,就被家长圈名“伤害孩子”,并要求学校处理。

这种被动的处境让很多老师选择了“躺平”,不再积极管教。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不是老师的锅,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给他们制造的困境。

一个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焦虑:“以前最头疼的学生,我们可以选择留下批评教育;现在最头疼的学生,我们只能选择远离。”

确实,长期面临各种投诉和举报,老师的积极性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才能让老师安心工作?答案其实很简单。

学校要给予老师应有的执教自主权,不要因家长一呼百应。家长要理解教育的本质,不能将任何批评都等同于伤害。学生要学会尊重师长,知错就改。

只有家校理念一致、相互支持,教育才能回归本质。而作为社会,我们更应该给教师应有的尊重。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成长,而不是迎合学生错误。老师有责任帮助孩子成长,这需要一定的纪律和规范。过度防御老师的正常批评,只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土壤。

所以,那些指责教师“不作为”的声音其实站不住脚。我们必须理解老师所处的两难境地,给予他们应有的空间。

只要孩子成长得好,老师就完成了使命;只要老师尽心尽责,他就该受到尊重。这才是教育应有的状态。

当然,要改变这种局面,仅仅依靠几句感慨是不够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改变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学校需要优化内部管理,避免校方只顾及家长情绪,而不给予教师应有支持。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通过制度保障和环境激励来提高。

家长需要转变只关心自己孩子的小家观念。既要关心孩子,也要理解教育大局,与学校老师形成合力,不能因个别问题就各说各的。

整个社会环境也需要形成更加理性、包容的氛围。不能因个案就批判教育全行业,需要理解教育面临的困境,给予老师更多空间。

学生还需要从小培养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学会敬重师长,接受谏诤,而不是以己度人,从小养成自我中心的品格。我们需要在多个层面推进教育环境的优化改革,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使孩子获取更好的学习效果,使家长与学校形成合力,最终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理性。

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也欢迎广大网友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让我们为教育提供更多支持与动力!

不知你们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看法。让我们共同为教育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