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育初中的历史课堂上,同学们熟练地操作着平板,观察地图、发表观点、自主练习……这样的场景得益于位育初中数字化转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在项目实施的这几年中,高效、直观、即时、互动和教学相长逐渐成为学校数字化教学的重点。
在日常的课堂中,老师们借助数字化资源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历史老师在授课中运用数字资源中的交互式地图动画,直观展示了甲午战争的进程和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在上传数据的同时获得即时反馈,培养了学生将史事置于特定时空框架下考察的能力。
与此同时,传统课堂中不能全面反馈、面面俱到的问题也在数字化教学中得以解决。在授课过程中,同学们最喜欢的就是“点赞”功能,小手一点,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的想法,实现了实时发言,畅所欲言,实时“点赞”,人人可以说,人人都能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即时点评,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点拨、引导,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而在讨论环节中,借助互动,教学相长也得以实现。同学们精彩发言,和老师共同思维碰撞,无论在教学还是史学层面,都拥有了更多的可能,做到了学生素养和教师能力的共同提升。
在新课教学中,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割圆术”算法。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能直观感受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结合三国时期魏国数学家刘徽对“割圆术”理论的介绍,学生们就能更清晰地思考祖冲之在数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数字化教学将抽象的但又不得不讲清楚的内容通过数字化动画模型呈现出来,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为了使学生理解“曹衣出水”这一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老师又通过数字化互动,引导学生观察健陀罗佛像服装样式与衣理纹饰方面的相似之处。在过程中,学生可以上传对佛像服饰变化的理解,实现了师生的互动,突破教学难点。
作为市级实验校,位育初级中学在贯彻落实上海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中,重视团队组建、方案制定、过程管理与总结提炼,通过不断实践,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形成了历史教学的新形式。去年年底,学校还承办了上海市初中历史学科数字化转型主题教研活动,在《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的展示课中,数字化教学的特点更是得到生动展现。
通过数字化教学,历史课堂成为了贴近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同学们在体验中学习,提升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学校也会不断努力,提升数字化教学新形式,争取形成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