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这些人在考研复试中更容易被淘汰, 请及时调整策略别辛苦付诸东流

这些人在考研复试中更容易被淘汰,但愿你不在其中

大家都知道,在考研的时候,不仅有初试,还有复试。而很多人在通过初试之后就完全松懈了,觉得自己肯定能够顺利上岸,结果真的到了复试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考研失败,长久以来的努力全部都白费了。

哪些人在考研复试中最容易被淘汰? 这些一定要避免

1、心理素质低下,一见导师大脑就“一片空白”

这种考生是最“亏”的,但是却并不少见。往往这类考生在知识基础等方面做的都很好,几乎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但唯独心理素质不行,在见到导师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紧张的情况,从而导致大脑一片空白,准备好的所有东西都忘了,甚至有时候因为过度紧张还会出现耳鸣等情况,连导师的问题都听不清楚,最终以失败告终。

2、基础知识不牢靠,一回答问题就露馅

“研究生”这个名字就已经凸显了其属性,所以要成为研究生,我们必须拥有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而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只知道背诵照搬,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考生缺乏了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这并不是符合一个研究生该有的能力。

当基础知识不牢靠的考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导师问的不是书本上的问题而不知道如何回答,最终无缘研究生。

3、思维逻辑混乱,答完之后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

有些考生备考的时候,对于专业知识下了狠功夫,掌握了极其全面的知识内容。

但是在回答导师问题的时候,却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无法自然理顺内容的互带顺序甚至是选择范围,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尴尬的问题,比如导师问了一个节点的问题,但是考生却回答出一个章节的知识点,不知道该不该回答的都回答一遍。

在笔试的时候,只要将正确答案给出,或多或少都会得分,但是在面试的时候不同,你给出的并不是导师想要的答案,很可能会被降低评价。

4、没有特点,无法给导师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考生能不能给导师一个深刻的印象,对于考研成功与否也颇为重要。

比如在面试的时候,两个考生都正确的回答了导师的问题,但是其中一个考生表现平平,另一考生却以特别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答案,那么这个考生就更有可能会被肯定,因为他的特殊表现展现出一个信息,就是他更加熟练相关的知识点,才能够以特殊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展现。

同时,有特点的考生也会让导师眼前一亮,毕竟导师也是有感情的,对于那些有特点的学生会更加关注。

5、答非所问,完全错误的理解了导师的问题

张雪峰老师在进行考研答疑的时候,曾经无数次的说过关于回答导师问题的问题,其中比较有共性的一点就是“要知道导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回答。所以,考生在回答导师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析问题背后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傻乎乎地就题面而进行回答,因为很多时候会被导师“下套”,导致考研失败。

考研复试应该怎么做?及时调整策略,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心理环境,稳定自身情绪

复试对于考生的考查项目,可不仅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还有心理素质。如果说考生的心理素质不行,那么真的就很难成功上岸了,毕竟做学术研究,是需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内心不强大的人,遇到一点事儿就慌的人,肯定不会被导师看好。

2)继续复习专业课,多掌握一点是一点

初试过后,大家一定要保持原有的学习状态,因为在复试的时候,仍旧会针对专业知识进行考核,如果在复试的时候因为知识水平有限而导致出局,那就太可惜了。

3)强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考研复试的时候,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为一般在复试中,都会有英语的口语表述、听力测试等环节。如果说考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不行,那肯定会在复试的时候吃亏。

另外我们要注意,英语的笔试成绩无论再高,也不代表口语和听力能力也很高,考生一定不能够因为笔试成绩优秀而忽视口语和听力的突击训练。

4)注意自身的举止言行、衣着打扮

因为复试要进行面试,所以在参加复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衣着打扮。最起码要做到有礼貌、衣着得体、干净大方,另外还需要注意自己的发色发型,任何一个细节触及了导师的逆鳞,都可能会被PASS掉。

5)提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

在复试之前,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提前了解一下导师的研究方向,或是和导师相识一下,混个脸儿熟。可别小看这个,提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更能够帮助考生确定导师的问题范围和问题目的性,而和导师熟悉的话,导师给你的评价可能会更高,有助于考研的顺利上岸。

结语

考研的初试,的确已经帮通过的考生筛选下一大部分的竞争对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通过初试就能够高枕无忧了,因为复试比例一般是1:1.2~1:1.5,并且复试通过率和自身的能力也有很大关系,不是招收几个人就一定会通过几个人。所以考生们一定要严阵以待,没拿到最终结果之前,一定不要松懈。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