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专业预选出炉 哪个专业最俏?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纪驭亚通讯员徐珊

当今年的高考生为人生大考做最后冲刺时,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如今的大二学生也同样面临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岔路口:专业选择。

按照西湖大学的本科培养特色,本科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入学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后两年进行专业教育。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末,再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开始选定专业。

记者了解到,同学们共有5个专业可以选择,分别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来自西湖大学教学事务部的信息显示,西湖首届本科生近期已完成专业预选,申报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和化学三个专业的人数,不相伯仲。

虽然这个结果可能还会有“微调”——西湖大学给予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冷静期”,今年5月,将最终确认专业。但对于首届本科生来说,预选前他们都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大一、大二期间,每个专业都会有相应的前置课程和建议的选课路径;在预选专业前,会有专门的专业介绍会;同时,学生也会通过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来感受各学科的魅力;还可以与博士生师兄师姐们探讨怎么选专业,辅助自己做出判断……

用施一公校长的话来说,希望用这样“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位本科生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宽的路可以走。“大学从根本上来讲是培养人的一种心智理念,我们想给同学们相对充分的时间,去用心看、细心想、努力试,遵从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所爱,那才是你可以坚持走下去的动力。”他说,实行通识教育这两年,同学们可以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基础课程,也要学习历史、文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一系列人文社科课程。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定需要有人文社科的熏陶。只有把人类历史走到今天的精华和经验告诉大家,同学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会有世界的今天,人类该往哪儿去,我们该如何顺利地往前走。

专业自主选择,究竟怎么选?过去两年里,影响西湖首届本科生选择专业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几位首届本科生用自己的经历做出了最佳阐释。

“我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这是两年前,刚从镇海中学毕业的许经纬选择西湖大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在两年通识教育期间,许经纬接触了不同学科。最终,他运用排除法,选择了化学专业。“物理,我上了大一吴从军老师的以《费曼物理学讲义》第一卷原著为课本的选修课,觉得太难。电子信息,学得还行,但自认为缺少进一步在这方面发展的兴趣和天赋。材料,虽然本学期也选了材料讲席教授黄嘉兴老师的课,还是觉得了解不多。生物,作为自己相对不擅长的领域,我在选课时就已‘战略性’放弃。”许经纬说,最终选定化学是因为,自己在化学学科的学习状态一直不错。他的学术导师、理学院PI王鸿飞的领域是物理化学,并非“传统的”化学,也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而同样选择化学专业的孙正涛,却并没有出没在不同专业的课堂中“试错”。毕业于富阳中学的孙正涛,一直把喜爱的化学学科作为未来方向,并通过在西湖大学的课程学习,找到了具体想要聚焦钻研的领域——生物化学。“就是运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物问题,比如多肽合成、药物递送,再比如怎么去更好地合成一些生物材料。”孙正涛说,选化学,正是因为他对化学数不尽的分支充满兴趣。在他眼里,化学可不仅仅是狭义概念里的纯化学,可衍生领域有很多。于是,在自己选定的、研究领域并不属于化学而属于环境学科的学术导师、环境水文学讲席教授李凌的实验室中,孙正涛已在导师和学长的指导和合作中,探究一系列的化学与生物、化学与环境交叉的课题。

同样早早锚定方向的,还有选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王旭杰。从小学开始,他就开始学习编程。在萧山中学读高中期间,他短暂接触了信息竞赛,并开始萌发对电子信息领域硬件设备研发的兴趣。

“我也犹豫过,毕竟这些硬件设备毕竟与物理息息相关,或许本科期间应该先学物理,硕博期间再学电子信息?”王旭杰说,他的学术导师,国强讲席教授、副校长仇旻建议我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电子信息专业,等碰到具体的、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再去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应的物理知识,西湖大学会随时随地为跨界学习打开大门。

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每个周三,王旭杰就安心在仇旻实验室忙碌。除了一边跟着学长、博士生齐利民研究做“局部液氮温区”的微型制冷机,以及和同学们准备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外,他还通过了培训,正在校级公共实验平台、先进微纳加工与测试平台使用相关仪器,参与微级低温制冷机的加工工艺开发……

还有一些同学,在两年的通识教育期间,改变了自己原本选定的专业。从生物科学专业转向物理专业的胡烁怡,正是其中一位。大一大二时,胡烁怡把化学、生物的前置课都上了。对她来讲,选这两个专业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太难。但她偏偏选了第三条路:物理,相对“最难”的那个选项。

胡烁怡告诉记者,通过西湖大学的课堂、实验室的科研实训,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生物领域的喜欢,本质是对其中使用的实验仪器和方法的喜欢——核磁、电镜、光镜等。“这些技术本身让我更感兴趣,我觉得它们可能是对生物领域作出推动的一块大的范畴。”而这类仪器的基本原理,把那个在慈溪中学读高中时就酷爱在课余读读大学生物专业课本的胡烁怡,引向了物理领域。同时,她想本科的时候先打好数理基础,这样以后读博无论学什么都不会太难。

同样切换为物理专业的,还有原本选择“电子信息工程”的郑舒乐怡。她说,自己其实对物理和囊括人工智能的电子信息专业都有意愿,但相较之下,在一年半的西湖本科学习后,她还是决定回归初心,选择自己更有兴趣、更有天赋的物理。

“数学和物理是理科学习的基础。同时,我更想利用本科阶段进行更系统化的科目学习、因而选择物理,把感兴趣的人工智能留给读博期间。”郑舒乐怡说。

当然,专业选择还仅仅是一个新开始,也不意味着追求科研梦想道路上的一锤定音。正如徐益明讲席教授、西湖大学副校长邓力所言:大学,是发现自己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本科的专业,只是洞见科学世界的千万扇的窗户之一;不同领域课堂的大门,依然向同学们敞开。未来的路很长,我们且行且珍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