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今年的高考为什么冷冷清清? 网友: 激动个啥, 最后都得打螺丝去!

今年高考首日,网上网下反响平平,让人感觉高考热情大不如前。曾经沸沸扬扬的"高考季"现在变得冷冷清清,就连网友评论也直言:"激动个啥,最后都得打螺丝去!"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高考热情大不如从前?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校扩招使得上大学不再是稀缺资源。改革开放初期,能考上大学无疑是通向美好生活的"金钥匙"。但随着高校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张,上大学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3年我国高校共有1036所,招生规模达到116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60%。如此之大的教育规模和普及率,大大减少了考生和家长们视高考为"改命"契机的心理期待。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也让部分家庭打消了投资教育的热情。每年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却面临着就业难、薪酬低、职业发展空间狭窄等诸多困境。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076万,其中仅50.88%的毕业生就业,且大部分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许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毕业生在籍地市就业率不足25%。大学学历的含金量在持续下降。

中小学生一考终老的应试教育模式也遭到诸多不满。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学生从小背书识字,埋头苦读,负担过重。短视和功利的应试教育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热情,青春年华也毫无乐趣。

长此以往,出现了诸多"灾难性后果"。例如,学生学习动机单一;教育公平无从体现;家长补课负担沉重;孩子心理健康受损;教师被裹挟于应试体系;批判性思维能力缺失等。近年来,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质疑不断增多。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迁,单一通过升学改变命运的思维被动摇。曾几何时,升学是阶级流动的唯一选择,但现在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变化,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的机会之窗。

有调查发现,有超过65%的青年人希望创办自己的事业,立足多元就业。而绝大多数创业者并非来自名校高学历人群,再次印证高考和大学并非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受到热捧。尤其是近年来,AI等新技术崛起,不少家长认为,即便上不了大学,将来有精通编程和操作机器的能力也可以拥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这方面的技能已远比传统学历更加重要。

某知名互联网科技从业者曾表示:"今后不是看你从哪所名校毕业,而是看你写代码的水平。"或许,这正是当今高考热情降温的一个缘由。

对于这一现象,民间褒贬不一。

持赞成观点者认为,高考热的降温是教改的正面结果,既减轻了学生压力,也让部分家庭从提高学习质量的观念上解放出来。

但也有人担心,高考热消退会让教育质量大降,社会陷入"平庸主义"。

无论如何,这最终指向一个命题——教育应当怎样缓解高考负担,同时又兼顾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作为与每个家庭利益相关的重大民生话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思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