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木兰山下、书卷厚重,殷商盘龙城文化、木兰传统文化和“二程理学”文化浸淫于此;滨江花都、教之有道,黄陂教育正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涌现出一批魅力教师新力量。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关爱、尊重、激励和引导每一名学生,具有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忠诚敬业的精神品质和崇高师德;他们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创造精神,敢为人先,教育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赞誉……即日起,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和黄陂区教育局联合推出“走进黄陂魅力教师”,挖掘老师背后的感人故事。
极目新闻记者张渊
视频剪辑张渊
通讯员卢福明王力军姚传龙
如何把枯燥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实验?从教十一年来,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的化学老师殷奇可以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在课堂内外,她时常变身“网购达人”“动手能手”“魔术大师”,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化学课变成可以让学生看得见的“显学”课!
把‘鸡肋’实验做成科学大餐
“这是老师自己焊接的吗?奇姐你连这个都会做!”11月25日,在武汉市黄陂一中盘龙校区高二(10)班化学课上,殷奇拿出一个充满科技感的银白色方盒,科学的设计、精致的外观,当即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是用电解质溶液作为连接电池与小灯泡的导体,在通电的情况下,观察灯泡亮度判断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
“其实这个实验,我自己觉得很‘鸡肋’,可能仅仅是为了简单验证我们已知的规律。”李心彤同学的想法代表了不少学生对以往化学实验的看法。“按照灯泡亮度强弱实际观察时,会出现一些视觉误差,而且每次只能测量一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无法同时进行对比实验。”要让化学实验真正带领大家感受自然万物,殷奇决定把这个教材中的定性实验变成定量实验。
在一个月内,殷奇网购了18650锂离子电池、LED灯珠、高精度电流电压双显表、香蕉插座和灯笼型插头等材料,组装成实验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LED灯珠的亮度、电流和电压的读数,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同时准确测量食盐水、食醋甚至是蒸馏水的导电能力,当天,她从下午2时一直调试到第二天早上6时才终于成功。
课堂上,每测试一组,随着灯泡明灭,大家紧盯着读数表,“水可以导电,但是和食醋相比哪个更强呢?”同学们叫嚷着,“再测一下食用油,酒精行不行?”
有了读数和变化,大家做实验的兴趣大增,该装置也在全国中小学自制教具比赛中收获二等奖。
“奇姐虽然看起来柔弱,但是她能自己动手设计和焊接复杂的教具,很酷!”李心彤同学说。
“奇姐的好实验是下一个”
“这不是奇姐破解的第一个难题,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只是被她破解的其中一个难题。”已经毕业的2021届同学卢冬辉向极目新闻记者回忆。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殷奇制作出了研究化学平衡状态的数字化实验装置,依靠自制的实验装置和精湛的教学能力,她带着《基于氯气与水反应的数字化实验研究化学平衡状态》这节课参加湖北省第六届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获省一等奖,并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邀请,赴南昌参加全国范围的现场直播,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殷奇本人也荣获“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要让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思维的过程可视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实验。”殷奇告诉记者,目前她自主设计的创新实验还有:钠在氧气中燃烧和钠与水反应的创新实验、基于水果电池研究原电池的基本原理、手持技术研究铁的吸氧腐蚀等等。“奇姐的实验总能让大家惊喜,她的好实验永远是下一个。”陈熙俊同学说,“老师的学习探索精神,让作为学生的自己汗颜,也激发了我们学化学的动力。”
从教以来,殷奇所带班级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带学生参加湖北省化学竞赛,连年获奖。2021年高考,殷奇所带高三(7)班56人参加考试,其中54人分数超过湖北省当年的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同年,高三(7)班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体”。
无限可能来自瞬间电光火石
“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化学,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把化学实验融入课堂教学是必须的。”殷奇说。化学有着重识万物的惊奇与美妙,也有着探微格物、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而让学生走进这一切。可能就来源于一次色彩缤纷、电光石火的瞬间。
化学是一门重在长期积累、不断思考和实验,孜孜不倦研究,才能窥见其奥秘的学科,而教化学同样如此。
“她赢得学生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耐心,一次两次的用心容易做到,然而殷老师在创新教学方法上面是始终如一的。”目前与殷奇共班的班主任付兢老师这样评价道。
殷奇的第一届学生陈浩已经毕业十多年了,他告诉记者,殷老师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面对事业“充满热情。”陈浩目前从事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回想自己的中学生涯,他说自己能够走进科学的严谨与美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殷老师化学课激发的兴趣。而殷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与执着也将伴随自己坚持心中的科研梦。
“2021年高考成绩单,是殷老师花心思上好课的成果,也是她跟学生交朋友的结果。”王海涛老师向记者介绍,面对学生,殷奇坚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鼓励与关爱陪伴学生前行。
“用心教书,用爱育人。我从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如果最后一名学生不掉队,倒数第二就不会掉,其他同学就跟着一起上去了。”殷奇告诉记者,自己出身教师家庭,家族教育血脉已经赓传四代,“教师在我心里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它是我们一家4代的传承,是我一辈子的事业,这份热爱已经深深地刻在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