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广东华侨中学(以下简称“侨中”)第二届港澳子弟班再度传来喜报:全部同学获得双一流及以上高校录取资格。在全国联招中,73人参加考试,多位同学获得单科满分的好成绩,近半同学被985类高校录取。
从2019年开办至今,走过4个年头的侨中港澳子弟班虽年轻,却因其令人艳羡的出口,迅速成为广州乃至大湾区培育港澳子弟的一股新锐力量,也因厚植“侨”字号办学特色,为港澳生铺就了一条多元创新发展之路。
低进高出:近半同学获985高校录取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其中关于“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的政策精神,经广州市教育局批复同意,侨中于2019年8月率先开设全市首个公办高中港澳子弟班。
侨中副校长陈磊回忆,对学校而言,办港澳子弟班是项艰巨的任务:“开设港澳子弟班,不仅要满足大湾区港澳子弟生对于优质基础教育的需求,还肩负着探索出一条满足港澳子弟生多元创新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路径,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提质增效。”
时间急,成为首年招生的压力之一。由于当年招生时间为8月份,那时已错过招生宣传和中考志愿填报的最佳时机,所以首届港澳子弟班学生的入学成绩并不突出,后续各项教育教学建设殊为不易。
颇有意味的是,三年后,侨中首届港澳子弟班学生均被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211名校录取。这类“低进高出”的惊喜仍在上演。陈磊透露了一组数据:今年在全国联招中,73人参加考试,多位学生喜提单科满分,创新班超高分线率90%,近半同学获得985类高校录取通知书;澳门四校联招中,侨中25名学生报考澳门大学,24人被录取,多数同学平均分超900分;在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校招中,全部学生顺利获得录取资格;更值得一提的是,几位中考成绩650分左右的学生,最终被武汉大学、华东师大等985高校录取……
“所有的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承认差异,但是不甘落后。”陈磊说。
今年,2023届港澳子弟班毕业生许庭毓被中山大学录取,他的母亲王秀丽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感念侨中对孩子的情怀和无尽支持:“学校平常对孩子心理、学习等各方面都很重视,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劲头。在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带领下,级组、班主任以及各位科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尽心尽责,侨中对港澳子弟班每一个学生优缺点都很了解。”
王秀丽有两个孩子,均为港籍,许庭毓排行老二。待许庭毓升学时,侨中就有了港澳子弟班。在她看来,孩子高中三年能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减轻了家庭在教育方面的负担与焦虑。此外,侨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视,孩子在这里读书,心情愉悦,加之有优质师资加持,成绩自然突飞猛进。“孩子原本考中大不太有希望,但进来侨中后,进步很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很满意”!
配备师资:教学能力与宽阔视野兼备
办港澳子弟班,拥有93年办学历史的侨中固然有其天然优势:拥有独特的“侨”字号教育资源优势,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雄厚的办学基础、丰富的国际化办学经验。但在广州,为港澳子弟开门办学者,并非仅有侨中一家。侨中办学优势在哪?如何探索多元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陈磊用“六专”为我们答疑:教师专业、教研专注、课程专适、经费专项、服务专人、评价专门。据介绍,在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基础上,侨中构建起满足港澳子弟生发展需要,涵盖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研学拓展、社团活动“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港澳子弟班人才培养体系。此外,侨中对课程设计和组织进行精细化管理,注重创新实践和人文素养并重、课程教学与港澳联考衔接。
外界对侨中港澳子弟班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模式或许仅是略知一二,但倘若详细了解,便会感慨,侨中港澳子弟班学生校园生活是如此丰富精彩:学校专门划拨科研经费给港澳子弟班学生研学,学生能充分利用公办教育的优秀资源,享受到院士及其专业团队的手把手指导;课堂内,多位拥有香港知名高校教育文凭的教师执教港澳子弟班,导师团队不但管理经验丰富,还深谙岭南文化;课外,学生能在网球场挥拍、在真草球场上踢球、在恒温泳池游泳……
此外,侨中对港澳子弟班的厚爱,在师资配置上可见一斑。当前,港澳子弟班教育教学管理团队中有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19人,硕博学位教师28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拥有香港或海外知名高校求学经历,100%参加港澳生教学管理专项培训。对此,陈磊解释:“港澳子弟班学生在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升学方向与国内高考不同,不仅要衔接国内的大学教育,也要衔接好港澳高校的教育,适应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需要,这对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提出更加专业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教学能力,也要具备宽阔的视野。”
在采访中,家长和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港澳子弟班优良的师资配置。在他们看来,老师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关键。
侨中高三港澳子弟班学生何妍霏与港澳子弟班老师度过了几年亦师亦友的时光。“所有的老师都很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其中,王朝辉老师真的是我在现实中认识的知识最渊博的人,他的课从来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带我们深入古诗词和文言文,真正地传递语言的美学和文学素养。因为王老师,我在文学上的爱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我们会像朋友一样交流对生活上或者社会上一些事情的看法,会一同讨论作品。对我来说能遇到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好老师是我莫大的荣幸。”
何妍霏说,地理老师林青让她真正爱上了地理:“她无比生动的课堂真的能让你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壮丽,也解释了这个世界的神奇所在。她永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我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每次上地理课,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在她的教学下,地理不再停留于课本,而是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一门学科。”
无形“德育场”:让家国情怀扎根发芽
对于港澳子弟班办学者来说,如何让广大港澳台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深刻理解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前途的关系,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道必答题。在校方看来,这也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回应。
在侨中,有一种无形的“德育场”——念兹在兹的家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这片土壤中扎根、萌芽。作为广州市首批红色教育示范校,侨中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国家认同的复合型人才。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育人的各个环节。学校高规格举办新年音乐会、侨中诗会,组织港澳生到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广州起义纪念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南越王博物院开展义务讲解,还组织他们参加新中国第一代航测女兵从军历程分享会、现役空军飞行员面对面交流会等,都让红色教育变得更加清晰、生动起来。
陈磊欣慰地看到,近几年来,侨中港澳子弟班思政教育做得有声有色,孩子们的家国认同感尤为深刻。
“希望将来能留在大湾区,我们很希望投身未来的湾区建设。”几位从侨中港澳子弟班毕业的学生都如是说——这些年轻人正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未来为大湾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文|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