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如何做好学校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看这些黑龙江样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专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人工智能+”行动,可被视为推动中国从“互联网时代”迭代升级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前瞻性、整体性政策设计。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的数字产业集群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力量。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黑龙江不断加大政、产、学、研人才储备,加快基础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近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齐齐哈尔市朝鲜族学校、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大庆第一中学、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集贤县二九一农场小学6所中小学校入选。

无人机、创客、机器人、3D打印、编程……人工智能类科创通识课已全面走进黑龙江中小学校园,正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社团活动、校园竞赛、国际国内赛事等形式,为推动大中小学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描绘成长新蓝图。

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刻理解

作为黑龙江省6所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之一,哈三中对学生计算机科学素养的培养由来已久。

哈三中信息技术教研室主任孙然老师表示,《人工智能》是2017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定的选择性必修模块,对学校的配套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有很高要求。哈三中在二十多年的计算机学科建设中,做了非常多的基础搭建,先后开展了C语言入门、编程、数据结构、算法,网络安全、网络技术、Phython语言等多门课程,并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按照国家要求和学生们的参与意愿,形成了目前非常完整,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大学科类的必修课、选修课、社团活动、校园科技节、竞赛培养等,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学模式,做到了张弛有度、梯度教学。

哈三中选修课学生活动

“人工智能课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学生具备编程等基础模块知识,同时极其考验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够不够专注、有没有上进心、敢不敢竞争等品质。”信息技术教研室机器人教练沈雁鹏老师介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堂上,老师们会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同学们的兴趣点,通过理论课、实践课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完成作品;社团活动中,则更多鼓励同学们进行创新设计,挑选卓越人才,进而鼓励其组队参加教育部白名单里的相关竞赛,搭建升学通道,帮助其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十多年来,哈三中紧跟时代脉搏和产教融合国家发展战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通过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等为高校输送众多科技创新人才。副校长程大海表示,哈三中能持续在科创赛道上发力,源于拥有一支强大的、热爱科创学科建设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新高考背景下,大中小学科创新人才衔接培养,不仅有涉及面甚多的课程内容,还涉及创新思维、人文素养等,并为个别具备科研潜质的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专业培养,对教师教学能力、学校软硬件条件等都是巨大考验,“只要学生感兴趣,国家战略有人才储备需求,我们就会克服重重困难,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打好根基快速成长。”程大海说。

一切缘于对科创的热爱

齐齐哈尔市朝鲜族学校也是一所在黑龙江省开展计算机、机器人等科创活动较早的学校。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齐齐哈尔市朝鲜族学校于2023年开始增设了人工智能课程,与WPS办公自动化、图像合成、家装设计相结合,使学生们在项目化学习中融入了人工智能技能。

在2019年RoboRAVE国际教育机器人大会创新工程挑战赛上,郑戬率队取得了全球总成绩12的好成绩

2007年,随着教材改革增加了通用技术模块,激发了该校时任化学老师郑戬的浓厚兴趣,“我喜欢玩科创,可以借助竞赛帮学生顺利升学,正好也有这部分社会资源。”郑戬说,经过组队磨练,他和老师们从2010年开始领着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大赛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渐渐地我发现,从高中开始的科创教育相对来说还是有点晚,高中生的思维习惯已经形成,于是我建议发挥我校一贯制学校优势,把这块基础教育往前移到初中甚至小学。”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益活动、讲座,重点招收对科创感兴趣的学生,鼓励三四人团队合作,持续多年效果很好,荣获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首批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学校等称号。

郑戬介绍,因为持续多年的科创思维沉淀,校园中敢想肯拼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顺利升学的孩子成了这所朝鲜族学校的活广告,“越来越多的大学老师主动找来,希望有生源培养合作。”郑戬说。

“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玩科创的孩子内驱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强。”校长郭红梅说,有一次学校组织省赛前的校内预演,老师当场提了几个问题,有一名学生没回答上来。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名同学一个月后拿回一个省级金奖。原来他回去后仔细钻研了老师的问题,自主补上了知识漏洞,提升了解决问题能力,“这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也是中高考重点考查的学生能力之一。”郭红梅表示。疫情期间学生们科创主题是自动消毒洗手机器,今年主题是智慧农业,好几项高科技养殖、温室等人工智能类项目正在孵化中。

因前期科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建设扎实,齐齐哈尔市朝鲜族学校顺利通过了此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审批。目前,该校科技类老师共有8人,由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物理等学科教师组成,“学校对老师没有硬性规定,但大家坐一起就爱讨论无人机、3D打印等科创话题。”郑戬带出的科创特长生,目前很大一部分处于升学阶段,还有一部分活跃在科技教育一线或自主创业。目前,该校结合自身优势加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力度,例如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加入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把原有低级智能转变成高级智能。另外,该校将进一步扩大学生受众,推广科创类普适课程,让更多学生及早接触人工智能项目,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刘志海教授在中国科协2023年中西部基层科普人才培训活动上授课

大中小学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教育部2022年修订发布《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其中,小学阶段以激发兴趣和保持学习动机为主,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初中阶段以巩固兴趣和发现特长为主,通过“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能自主选择综合运用;高中阶段以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为主,自选门类专业发展,掌握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等。这些科技类普及教育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哈尔滨,花园小学、哈师范附小、17中等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通过“课程+社团+活动+公益讲座”等形式牵动激发学生科创兴趣,给学生提供展作品、讲设计平台,多所学校还形成了上课、反思、改进的全闭环教研模式。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长刘志海表示,从近年来的生源情况看,具备科学思维和素养的学生比例在大幅上升,这与大中小学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密不可分。该协会依托高校的科研资源、教育资源、成果资源,以推动中小学校后备科技人才培养为主导,广泛挖掘具有科学家潜质的学生群体,形成大学引领、中小学校联动,构建一体化的科技教育平台。目前,该协会已对全省近2万名教师进行了培训,主要围绕科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体系推进及创新科技教学,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及校园活动组织管理,全国高水平竞赛培训。通过培训,广大科技教师系统化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科技教育的发展内涵,结合校园发展方向,建立并完善适应中小学生的科技课程教学。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1000余名中小学校科技教师及5000余名中小学生在全国或地方赛事获得奖项,科普演示进校园等活动近500场,受众学生突破10万人次。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