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七十年代的高中生, 一个月要拿55元生活费, 这现实吗?

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有人说他父亲在70年代上高中的时候,开销很大,仅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是55块。

对此我只能说可能性不大,要知道那是在七八十年代,一个月55元生活费,绝对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当时很多家庭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达不到这个水平。估计是在国外上的学吧!

记得在那个年代的工人圈子里面,流行这么一句话,叫做“36元万岁”。其意思是说,当时的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满打满算也就36元。当然了,全国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肯定存在差异,但是在那个还没有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年代,这个差异并不算太大。

你让一个月工资顶多不过36元的工人,去给自家孩子给55元的生活费,就算他想,估计也没那个能力。要知道,对于许多家庭而言,这36块就是他们的全部收入,其不仅要负担家里的生活开支,每月还要想着从紧巴巴的工资单里挤出十几块去存银行,哪儿还有多余的钱给你浪费。

事实上,即便是36元的工资,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拿到的,那基本都是大国营厂老职工的待遇。一般的学徒小青工,一个月也就能拿个二十来块。我爸说他78年在上海搞生产组那会儿,一个月的全部收入也就24块3毛。

如果是在农村或者普通的小乡镇,那收入多半还得降,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十块钱。那里的孩子都是从家里拿饭,一月只有几块钱的花销。他们米是从家里背去吃的,每星期回来背一次,早晚小菜是家里带去的萝卜干和咸菜。

所以,每个月拿55元当生活费,要么是在吹牛,要么就是家庭出身确实不一般。而且我个人认为,前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因为就算是家里有那个是实力,也不大会给孩子那么多钱。对于一名学生而言,55块实在太多了,堪称巨款,他根本没地方花啊。他就算是住在学校,一天三顿都在学校吃饭,饭钱也就十几块。如果算上买零食和一些生活学习用品,一个月三十块都有得花了。

没办法,那个年代的物价水平实在太低了,基本都是以分或者毛作为计量单位,能上一块的,那基本都是大买卖。回想起现在动辄成百上千的物价,以及自己那微薄的收入,实在是压力山大啊。

记得那时候家里买粮食,大米不过一毛五一斤,豆腐八分钱一斤,白糖一斤八毛、盐巴一斤一毛五,就算是猪肉,一斤也不过八九毛。如此之低的粮食物价,吃饭成本自然不会太高。那时候上街吃顿早餐,基本一毛钱就搞定,一张三分钱的芝麻大饼,五分钱的甜的豆浆,再来半根油条,吃得饱饱的。

中午和晚上的正餐开销也不大,吃碗菜汤面才一毛五,上面还加了烧肉和炸丸子。一盘带肉的水饺,也就三四毛。

这还是在市场饭店里面,像学校工厂这些地方的食堂则更便宜。当年去我爸厂里吃饭,差不多就素菜5分、荤菜两毛,两块钱得摆一大桌。想想这点开销,55块的生活费得多能吃才花的完?

就算是把平日的零花钱也算里面,那也花不了多少钱。那些年我买一支奶油雪糕也就5分钱,买颗水果糖更是只要一分钱。就算是看电影,一张票也就三毛。如果再算上买牙膏、练习本、蓝墨水学习用品的钱,每个月每月能有5元钱,都已经是非常奢侈了。

你要是给我每个月55块,估计我怎么都花不完。

当然了,也有动辄上百元的商品,但那都是大件儿,比如自行车、电视、缝纫机、冰箱等等。记得家里当年买的第一辆自行车,凤凰牌的大直杠,花了小二百。后来那台14寸彩电的花了差不多一千块,我叔家那台要便宜一点,因为是黑白的,只要四百多。

而且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一点,这些商品在那个年代,长期都是属于指标产品。当时国家工业刚刚起步,技术不成熟,零件材料也比较匮乏。所以,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都比较高,而且量也不大。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当时在市面上,这些东西不仅都卖得比较贵,而且流通量还少。

除了机关单位上因为职务需求,国家会按需配给以外。普通人想要买,光有钱还不行,必须还得有“票”。众所周知,咱们国家因为经济困难,曾经有过一段按“票”生活的日子,

当时去国营商店里面买东西,都是要拿票的。买肉拿肉票,扯布拿布票,买粮食,你得有粮票。

对于自行车、电视冰箱这些工业产品的“票”,当时被称为“工业券”或者是“工业票”。由于工业产品的流通量极少,所以在门槛设置上也更高,以至于后来买粮食做衣服都不要票了,工业券依旧很抢手。

通常情况下,“工业券”只针对工厂职工和单位人员发放,普通群众是无法直接领用的,他们只能去和有票的人交换。此外,“工业券”的发放数量是根据工龄职称来看的,一般资格越老,发的票就会多一点。像我爸这样的普通职工,一年顶多就领两三张“工业券”。而买一辆自行车,就得用掉五张“工业券”,其足以见得,这花钱的门槛有多高。

如果是一名学生,即便是他有钱去买这些贵重品,他也没那资格。而且人家也说了是生活费,应该主要就是在吃穿住行方面,而这些花费都不算高。

所以,总的来说,在那个年代,一个月花55块的生活费,着实有些夸张了。即便是家庭背景优越,也花不了这么多钱。虽然在当下这个多样繁华的时代,不同人群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有的人一个月也就三四百块,有的人则是几万甚至几十万。但是在七八十年代,生活资料有限,再加上国家对于市场的高度垄断,大家的生活其实都差不多。

当时家家户户过的都是紧日子,人们的收入大抵用来吃和穿,解决家庭温饱,在这其他方面的花费其实很少。

当然了,即便是列出这么多的数据,许多年轻人估计还是不理解,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无法理解当年的生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